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媒介文艺学的理论开拓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欧阳友权 参加讨论


       文艺学走到今天,面对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文艺格局和社会现实,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度介入。呼啸而至的数字化媒介大变革,超乎寻常地改变了我国的文艺面貌和理论语境。单小曦敏锐地把握这些变化带给文艺学的深刻影响,在其新著《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媒介文艺学”的学术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有助于当下的文艺研究更好地回应现实,也为理论创新和建设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学开拓新的学术空间。
    该书认为,建设媒介文艺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媒介与存在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亦即艺术存在不能脱离媒介而显现。在这里,媒介不仅是认识的工具和世界本体,它在统包、承载、生产信息的同时,亦在“显—隐”着存在本身。基于此,作者在吸收语言符号学文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媒介文艺学的关注重点从文艺的语言符号转移、扩展、深化到整体性媒介系统,从而超越传统的以语言学为基础的文艺理论,建构媒介文艺学的“后语言学”文论。
    传统的文艺学也承认媒介之于文艺生产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是在工具和“形式”的意义上看待媒介,而不是从存在论上考量它,媒介在文艺学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倚重。特别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学说传入中国后,文艺理论界多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来解释文学现象,设定文论框架,以此形成主流的文艺理论范式。媒介文艺学则提出“重估媒介的价值”,尝试在原有文艺学的逻辑要素上增设媒介的新维度。作者认为,“没有媒介生成的存在境遇,文学其他要素无法形成圆融一体的存在性关系,文学也难以成为显现存在意义之所,媒介文艺学要纠正这种理论偏差,把考察媒介如何具体建构文学活动视为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于是提出了“五要素文学活动”的文艺理论新构想,即在原来“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媒介”的维度,赋予其与其他四要素的同等地位,并将其看作是连接其他要素的纽带。一方面认为“媒介就是文学活动得以现实发生的关节点,正是文学媒介的媒介性功能的发挥,连通了世界、作者、读者、文本,使它们成了活生生的文学要素,使文学活动成了文学活动”;另一方面运用媒介存在论重塑文艺理论结构形态,考辨其“重组文学生产关系”的特殊功能,让文艺学不再表现为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基于时代媒介的变迁而“永远向着问题开放”。
    媒介文艺学的提出是“媒介时代”对文艺学建设的必然要求。互联网的出现和数字化媒介与文艺的“联姻”,生长出了网络文学、数码艺术等一系列新门类。于是,这本书研讨了诸如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复合符号的文学文本、媒介影响下的文学接受等理论问题,并重点对“数字文学”“网络文学”两种新媒介文学形态的蕴含及其生成发展、审美特色、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新的阐释。
    作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学理定位应该是“网络生成文学”,而不仅仅是“印刷文学数字网络版”的所谓“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文学既然是一种“文学”,其与传统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网络生成”,这是使网络文学呈现出独特面貌的根本力量,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可能为网络文学做出合理定位。也就是说,只有以“网络生成”为起点,选择数字化技术的多媒体、超文本和交互性文学生产方式,才能形成网络文学独立性的审美特质,否则,所谓的“网络文学”只是按照他律性生产原则创作的非自主性文学,形成不了自身的独立品质。换言之,只有在临屏书写与技术生成、文本与超文本、单向度与立体性、线性与非线性、中心化与交互性、单媒介与多媒介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作为数字媒介文学生产的网络文学才能赢得自身的审美独立性的合法性,也才有可能找到新媒介文艺学的理论边界。应该说,这一分析对时下火爆又剑走偏锋的网络文学是一种切中肯綮的诊断和警示,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从网络文学研究向数字文学研究转换的必要与可能。这正是新媒介重组文学生产关系、媒介文艺学面向新媒介语境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学术维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