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静日生烟舞升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李士娟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辉煌的戏剧,留下的剧本并不特别多,戏班唱戏留下的剧本更少。现在流通的剧本大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欣赏阅读的需求,并不能代表演出团体的排演剧本。清朝宫廷的戏剧承应活动遵照皇帝的意志进行,对戏本管理规范,有着严格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法,因而留下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南府和昇平署剧本。此次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戏本丛刊》,全部为清代南府与昇平署遗存下来的演出剧本以及相关档案。这批重要的戏曲文献也是在故宫博物院最近一次完成文物藏品清理之后的编目工作成果之一。
    已知藏有清朝宫廷剧本较多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单位的藏品数量总共不到2000种,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11491册,数量大,每种戏都有不同内容和用途的本子,其中有不少剧本是其他戏曲著作中不曾著录的珍稀善本和孤本。这是一批极为宝贵的戏曲资料,是清朝宫廷戏剧活动的实物证明,对于恢复清宫演戏旧貌,发扬中国戏曲传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剧本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价值,是怎么估计都不会高的。
    已故的朱家溍先生对于清代皇家和戏曲的关系研究很深入。据他介绍,清代管理戏曲音乐的机构,最初是沿袭明代的教坊司。后来,康熙年间又另外设置一个被称之为“南府”的机构。其间,教坊司一直存在,到了雍正年间才被裁撤。“南府”位于故宫西华门外的南长街路西,原为吴应熊的额附府。后来,吴三桂反清,吴应熊被杀,南府就成了清代皇室管理戏剧演出的单位,直到道光七年(1827年)昇平署成立才有了正式衙门的名称。所谓昇平署,估计是取了“歌舞升平”的雅意。据朱家溍先生介绍,乾隆七年设乐部,和声署改归乐部管辖,依然保留南府,并选派太监到南府学戏,叫做“内学”。另从江南挑选优秀伶人入南府当差,充当民籍教习,招收民籍学生学习,叫做“外学”。
    朱希祖先生是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的先驱。辛亥革命后,昇平署改驻袁世凯的总统卫队。昇平署的档案、道具等迁入景山观德殿。此后档案、剧本等物散失严重。内、外学人员大部分裁减,只留极少数人准备岁时奏乐。1925年逊帝溥仪出宫,昇平署也随之自行解散。
    1924年12月10日,朱希祖从北京宣武门外大街汇记书局,发现并购得昇平署档案及抄本戏曲一千数百册,他认识到“近百年来戏曲之流变,名伶之递代,以及宫廷起居之大略,朝贺册封以及婚丧之大典,皆可于此征之”,于是整理这些剧本与档案经年,1931年在《燕京学报》第十期发表《整理昇平署档案记》,文章从昇平署档案之来源、昇平署之制度、昇平署之沿革及地址、昇平署档案之种类及数目、档案提要、档案间断之缘由等十方面,叙述了他当时发现并竭力收购这批珍贵文献的过程,着重梳理了昇平署档案的相关内容。1932年8月朱希祖将这些珍贵的资料转让给北平图书馆。周明泰得以据此分门别类,编成六卷,并附有乐器折、安设乐器折、安设乐器次序单、清昇平署存档释名及存档详目等,以《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为名,于1933年3月作为“几礼居戏曲丛书”第四种自印出版。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颇具宫廷特色,此类戏本留存也较多,因此单列一项说明。承应戏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清代宫中戏剧根据需要的不同,把戏本分成四类:“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朔望承应”。
    月令承应,即“节令戏”“应节戏”,逢时按节演出,如元旦、上元、立春、中秋、重阳、冬至、腊日、除夕等。一年之中,节令戏本约有二百多种,每个节令均有相应的剧本。如立春承应剧目有《春朝岁旦》,正月十五上元节承应剧目有《景星协庆,灯月交辉》《悬灯预庆》《月宫辉彩》,清明寒食节承应剧目《追叙绵山》《高怀沂水》《芳节行吟》。八月十五中秋节承应剧目有《月桂飘香,霓裳献舞》《天街踏月,憨儒拾桂》《祥云捧月》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定日期的承应戏,如荷花盛开有赏荷戏《御筵献瑞》,赏雪有《香雪因缘》等。
    法宫雅奏为内廷诸喜庆事演出的戏本,也称喜庆戏。如皇帝或皇子订婚,演《红丝协吉,璧月呈祥》等。皇帝大婚,演《列宿遥临,双星永庆》《百子呈祥》《慈容衍庆》等。皇子诞生,演《慈云锡类》《吉曜充庭》等。
    凡遇帝、后生日,更要演戏庆典,称为“九九大庆”,这是宫中最隆重的节日,每次连演数日乃至十数日。遇有整寿时,如六十、七十、八十等大寿更要举行大规模庆祝。
    朔望承应。指每月初一、十五,民间有逢朔望日祭神的习俗,宫内照例应演戏。早年清廷在朔望祭祀之后演戏,而后来每月没有正式的祭祀礼仪,演戏只作为旧制沿袭下来。而承应的剧目也是取悦人君。在朔望日承应所使用的剧本一般为连台本戏和吉祥单出戏。
    上述众多的承应戏剧本及详细的分类足以可证,宫廷戏剧演出已然成为清廷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戏与编书一样,是清代统治者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扬,对中原几千年汉文化的迷恋。他们迷恋音乐,雅好戏曲,尤其迷恋由江南士文化最浓的地方酝酿出的和平儒雅、精美绝伦的昆腔,这是文人文化的代表,是雅士阶层创造出来的最为风雅的声音。在朝廷仪典上演出的各种宴戏、大戏,其实都是经过雅化的俗乐。
    对于整个中国戏剧史来说,宫廷戏剧部分是一重要的补充,它对研究戏曲艺术在清宫帝后文化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自身发展,以至对繁荣中国现代文艺创作,壮大中国现代戏曲艺术,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都具有难得的历史资料价值。在历经百年岁月沧桑之后,这些戏本更显弥足珍贵。就戏曲发展本身而言,清代戏曲史乃是一部昆曲走向衰亡,京剧萌芽、成长并日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宫廷演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帝后们由于本身的喜好,乐于参与创造,他们既是观众,又是导演、监制,直接参与创作,这与以往各朝大不一样。昇平署曲本及档案资料不仅仅是清代内廷演剧的历史,同时还是清代兴衰的缩影,从中我们不仅可见清代戏曲的发展轨迹,还可了解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层面的细节。
    制图:蔡华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