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中国音乐剧三十年,痛并攀爬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张余 参加讨论


    
    图为中国原创音乐剧代表作之一《金沙》
    
    图为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演出剧照
    ■相比较于走过百年历史的西方音乐剧,中国音乐剧实属年轻,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不过30多年。一路走来,看似成长速度很快,但与欧美成熟的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的剧场数量和先进设施正在赶超全球领先水平,但巨额投资背后存在着内容匮乏的瓶颈,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现有超过2000多家演出公司和数万演出经纪人,但能进行音乐剧市场化运作的不足其中的2%。如何调动现有资源,在培养受众的同时,创作演出更多优秀的、有较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值得每个业内人士关注。
    ■中小型音乐剧是本土化发展的基础,要为创作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音乐剧是具有平民性、年轻化特征的一个剧种,打造中小型音乐剧的思路,是培养观众和让音乐剧市场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欧美音乐剧潮涌中,原创剧攀爬艰难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85年沈阳市话剧团取材并改编于我国台湾同名电影《搭错车》的那部舞台剧。当时音乐剧还被称为“大型歌舞音乐故事剧”,四年间巡演于全国,创造了1640场的惊人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搭错车》的热潮过后,中国原创音乐剧出现了长达近10年的沉寂期,直到1999-2001年间,才呈现出一波井喷状态。《四毛英雄传》在全国大中城市巡演四年;黄梅音乐喜剧《秋千架》在北京首演;《西施》里王姬与胡文阁男女反串,以歌舞厅音乐剧的形式在北京“金童玉女娱乐超市”上演;上海市舞美艺术中心独立投资500万元制作音乐剧《夜半歌魂》;四川省艺术剧院制作的音乐剧《未来组合》在成都首演,由李海鹰和李婷主演;上海歌剧院创排的音乐剧 《芳草心》《悟空》接连在日本东京和香港巡演;大型新寓言音乐剧《黄河神曲》、儿童音乐剧《她从雪山走来》、多幕音乐剧《桑兰》、大型古典音乐剧《杨贵妃传奇》、大型古典音乐剧 《新白蛇传》、青春音乐剧《月光摇篮曲》等等,几乎都是原创作品。台湾著名歌手蔡琴主演的翻版自国外的歌舞音乐剧《天使不夜城》,也分别在北京上海上演。
    虽然这一阶段的作品不少,但我们对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却极为匮乏。无论是对欧美音乐剧的历史、现状及其流行趋势的了解,还是对其艺术和商业化本性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审美的系统观照和受众群体的市场消费心理分析等,我们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当时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另一个特殊现象是几乎所有原创音乐剧都由国有的话剧、音舞甚至歌剧院团在尝试,由于并没有出现音乐剧专业院团,对于这些体制内院团来说,这样的探索似是“不务正业”,也有些力不从心。故而,随着这一批原创音乐剧演出一阵之后,一切又似乎归于平静。
    在国产音乐剧幼芽萌动的当口,国外音乐剧开始频频抢滩中国市场。继《悲惨世界》之后,2004年,被誉为欧美四大音乐剧之一的 《剧院魅影》 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100场,引起极大轰动。此后10年间,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的著名音乐剧接踵而来,《猫》《狮子王》《妈妈咪呀》《发胶星梦》《歌舞青春》 等名作,几乎在2004年之后的五六年里,占据了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的80%以上。上海和北京更成为世界音乐剧名剧的展演码头。于是,一方面,欧美音乐剧的演出让中国观众领略到了音乐剧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在英美法等国音乐剧的冲击下,自2001年兴起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不堪竞争,跌入谷底。
    诚然,欧美音乐剧来袭对处于萌芽期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冲击不小,但其带来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表演,也毫无疑问地搅动了我们发展思路的一潭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少艺术院校开始创建音乐剧专业,招收培养音乐剧人才;其二,各地开始兴建剧院,为音乐剧演出创造了条件;其三,音乐剧制作人、编导演、管理人才也在大量实践中快速成长。
    2014年开始,原创音乐剧在政府扶持和新的文化产业格局中有了较大的生长空间。众多原创新剧目接连登上舞台。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过去30年,国产音乐剧以螺旋式上升的姿态,从纤纤萌芽到开枝散叶,虽然成绩卓著,但如何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以及挖掘行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已然成为值得每一个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
    从商铺进阶为专卖店,画形更需画骨
    我曾把国外的剧场比作专卖店,你想看什么样的戏就到什么样的剧场去。而我们的剧场更像商铺,今天这个戏过来租场演,明天那个戏也可以租场演。其实,只有当我们的剧场从“商铺模式”转变成“专卖店模式”时,国产音乐剧市场才算有成熟的格局。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上百座剧院,正快步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豪华剧院的国家。仅以上海为例,未来3年,上海将新增6个1000座以上的音乐剧剧场。未来,中国的剧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将不输于任何一个欧美国家,但能否形成中国的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却仍是个未知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不只是一条街或一组建筑,它更是一个产业体系。当我们已经有了豪华的硬件配置时却严重缺乏支撑这些硬件的内容,这也凸显出巨额投资背后内容匮乏的瓶颈。
    值得期待的是,文化部出台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演艺集聚区的概念,同时准备在国内组建10条左右的演出院线,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产业舞台和梯级的晋升通道,也将给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演艺集聚区的概念在国际上早已有之。一个剧场再宏大也是单调的,只有多样化的选择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持久的生命力,使戏剧演出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音乐剧内容本身的衍生收益(版权收益、衍生商品的销售收益)以及由集中的剧院群所产生的衍生效应(餐饮消费、广告赞助及其他商业活动)等,都决定着演艺集聚区模式的商业价值,而这种商业价值在各方(政府、投资人、制作方)之间的分享机制推动着演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音乐剧产业随着演艺集聚区的打造引来了机遇,但如何完善这一条产业链,还需要考虑资源整合的问题。国际演艺集聚区的形成是政府扶持和投资增长长期作用的结果。伦敦西区的49家剧场中,受政府资助的剧场和商业剧场并存,前者在艺术探索上的成果,往往在转为后者后方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美国百老汇的剧院同样呈现出营利性剧院和非营利性剧院并存的局面。除了39家营利性的百老汇剧场之外,还包括500多家以非营利性为主的外百老汇剧院和环百老汇剧院等,同时为不受百老汇赏识的戏剧工作者提供了演出机会。
    对比之下,中国现在不缺乏优秀的剧院,也不缺乏优秀的音乐剧人,但如何将这些优秀音乐剧人的才华在剧院里呈现给观众,显然不是单靠修建出一个演艺集聚区就能完成的事情。这背后既需要完整的商业运作思路,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投资。当然,还需要给众多中小型制作的剧目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力推中小型制作,夯实基础百花齐放
    2010年之后,中国原创音乐剧进入了体制创新时代,众多音乐剧制作演出的专业机构和优秀剧目不断涌现,且民营机构制作音乐剧不断扩大。上海地区出现了恒源祥戏剧公司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锦辉传播的音乐剧《小时代》,现代人剧社的音乐剧《小城之春》《理发师陶德》《德库拉伯爵》,七幕人生的音乐剧《Q大道》《一步登天》等。北京地区的代表有新绎剧社的《摇滚西厢》、松雷公司的《啊,鼓岭》以及多方合作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小柯剧社的音乐剧等,它们的出现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新生的国产音乐剧还有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之势。保利集团旗下的剧院管理公司正在推进与欧美剧院谈判战略合作事宜,计划共同打造以音乐剧为主的国际演出联盟,合作开展音乐剧投资与世界巡演,并将中国剧目引入欧美。此前,保利已推动原创音乐剧《蝶》《三毛流浪记》赴东南亚、韩国等地演出,实现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国外主流剧院巡演。
    音乐剧的火爆其实是符合演出市场发展规律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应先从中小制作开始,制作人要清楚地了解目前最缺少的是什么。在这场音乐剧的热潮中,不能只热衷搞大制作,特别是在音乐剧的金字塔结构上,中小型音乐剧是本土化发展的基础,要为中小型音乐剧的创作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音乐剧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剧种,它是具有平民性、年轻化特征的,打造中小型音乐剧的思路,是培养观众和未来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现在有2000多家演出经纪公司和数万演出经纪人,但真正能够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不足2%,制作中小型音乐剧或许可以成为把这些运营公司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路。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可以加大或吸引投资进入大剧场,这既能够锻炼运作能力,也可以为将来做大剧目打下扎实基础。
    制作中小型音乐剧尤其要重视的一点是切忌上新过快。作为一个剧团,如果70%的剧目是复演剧目,就能维持稳定的运营,而现在许多剧团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新剧目过多。尽管我们有数千家演出经纪公司,每年也有不少原创音乐剧作品问世,但由于中国的音乐剧在创作、表演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的优秀音乐剧作品相比,中国的音乐剧还有着相当的不足和差距,中国音乐剧制作人群体还没形成规模和尖端人才,并缺少麦金托什这样的开拓者。因为国内还缺少音乐剧的产业化氛围,其结果就是纵使有大制作也无法持续演出,而在欧美成熟的音乐剧市场,不能连演五年以上的都不能算主流剧目。就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还找不出一部能够不间断连演一年的主流剧目。
    为此,中国音乐剧制作人的道路还很漫长。(作者为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