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故乡世界的童话乌托邦,致我们永不消逝的童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浙少文学分社 newdu 参加讨论


    
    “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水妖喀喀莎》《再见,树耳》
    童年是无忧无虑,是释放天性的,是一段镀上金边的闪亮时光,但童年并不独属于孩子,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大人,他们也怀揣着割舍不断的“赤子之心”,时时提起手中之笔,“努力想把自己沉浸于美好的童年梦境中”。诚然,儿童和成人对童年的爱思和眷恋有着迥异的诉求,前者是出发,后者是回溯,是寻找,是某种意义上的内省,童年情结是作家们丰饶的精神之乡和珍贵的创作之源。作为童年的守护者,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近日也携其全新力作“奇幻童年故事本”之《水妖喀喀莎》《再见,树耳》,以幻想童话的叙事手法,书写私人化的童年回忆,重构她的童话乌托邦,致我们永不消逝的童年。
    如果说冰心“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是大海”,那汤汤的文字则植根于中国乡村广袤丰厚的土壤,天然素朴得就像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庄稼。从小生活在一个叫南缸窑的江南小村落,那些野蛮生长一任天真的童年回忆时时充溢内心,汤汤把这些对南缸窑村的难忘回忆搬到了新作的故事发生地——南霞村,以一个幻想中的故土之地,承载她童年精神的万马奔腾。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土豆的小女孩,土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就如世间任何一个平凡的女孩,就如世间任何一个平凡孩子的分身,她在写土豆的同时,既是在审视和回望童年的自己,也是在描摹万千的中国孩子。在两部新作中,汤汤借土豆之眼,用童趣的笔墨,兴致盎然地念着童年喜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童年就应该这样玩儿:
    土豆喜欢这些树。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躺在树荫里打盹,坐在树杈上哼歌,有时也躲进树洞里自言自语。她和它们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
    夏天的时候,树上的知了叫成一片。哪个叫得最欢,土豆就捉哪个,用食指和大拇指敏捷地按住它们的翅膀和背脊,一捉一个准,叫声在她指尖戛然而止。
    土豆白胖的手指上,粘着从饼里流出来的稠稠的糖水,她把手指凑到嘴巴前,伸出舌头,哧溜从上舔到下,哧溜从下舔到上,从这个到那个,最后还不忘记把几根手指含进嘴巴一一吮吸一遍。
    掏过鸟窝,抓过知了,偷吃过柿饼,闻过花香草香,那才叫童年。
    可谁的童年只有欢歌笑语,没有阴雨雷暴呢?汤汤笔下的童年亦是如此。她极乐意并擅长揭示孩童世界中掺杂的杂质或复杂细微的情绪感受,精准描写孩子在面对成人世界的疑惑和无力:
    野蛮的喊声刺痛了土豆的耳膜。她仰面望着一张张熟悉的脸,这些叔叔伯伯、婶婶阿姨们,平日都是亲切有趣的,她多么喜欢他们。此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没有道理可讲?她又吃惊又困惑,同时也很伤心。
    那人说着朝土豆走过来,土豆冲着他挥舞胳膊,朝着他乱踢。可是,她太小了,他轻而易举地箍住她的腰,把她扛到肩膀上,大步朝林子外走去。任凭她怎么挣扎,任凭她怎么尖叫,她离老槐树树越来越远……
    汤汤甚至试图用清浅但绝不肤浅的语言和孩子们谈论死亡:
    傻丫头,死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哪。你看树上的叶子,春天发芽,夏天长大,秋天从树上掉下,是不是平常得不值一提呢。我们和树叶是一样的,老了,时间到了,就该离开了。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是一样美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悲伤呢?活着是喜悦,时间到了,迎接死亡也是喜悦的。
    即便童年上空时不时聚集着厚厚的阴霾,不可否认的是,爱和信仰总归是童年时光最饱满的精神底色。这里有最纯然最真挚的情谊:
    喀喀莎捞够了水草,土豆帮她一起用溪水洗得干干净净。她们两个在卵石上坐着,顶着月亮和芦花,四只脚浸在溪水中,土豆竟不觉得凉了。她总是歪着脑袋瞅喀喀莎,瞅得她很不好意思,便用一双柔软修长的手,去捂土豆的眼睛,土豆趁机去挠她痒痒,两个人笑成一团,好像一般大……
    “虽然你才离开一天,我已经很想你了喀喀莎。”原来,土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想念着喀喀莎,又担心着她。一想到也许彼此再不会相见,她就难过得呜呜地哭。她想起她们一起在小溪里捞水草,那么好的月色啊,那么美丽的喀喀莎。
    那天夜里,土豆跟着树耳走了很远的路,不说话,也不哭,只是倔强地跟着,怎么劝都不肯回头。半个月亮在天上和她一起倔强地跟着。跟着,跟着,跟到月亮都失去耐心,往天边沉落。后来土豆突然停住脚步,喊了声“树耳再见”,一个急转身,迈开步子飞奔离去。再也没有回头。树耳朝着她远去的背影长久地挥手,轻轻说:“土豆再见土豆再见。”
    这里有心碎但美好的离别,在离别中土豆徒然长大。
    汤汤用点点滴滴饱蘸情感的细节,一寸一寸重建故土,逐一还原童年本来的模样。在她笔下,童年是一方心灵净土,是人文理想的最美境界。她愿将这套寄托情思的心力之作:献给所有的孩子,献给所有的童年——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永远的童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