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徐可评《童眸》:深切的爱恋和温柔的批判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徐可 参加讨论


    原标题:深切的爱恋和温柔的批判
    
    《童眸》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5月版
    黄蓓佳最新长篇小说《童眸》最初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名字:“童眸”,儿童的眼睛。作家笔下的朵儿有一双“干净又明亮的眼睛”,然而,透过朵儿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却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诗意和单纯。
    这部作品由《灰兔》《大丫和二丫》《芝麻糖》《高门楼儿》四个部分组成,讲述了四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勾连的故事,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作品中的朵儿、白毛、马小五、弯弯、卫南等,在“仁字巷”里过着清寒的童年生活,然而他们的心智和心灵,却和父母一样,经历了辽阔的社会生活的洗礼。他们渐次长大,“仁字巷”里难忘的童年永远印刻在“童眸”中。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儿童文学应该宣扬真的、善的、美的,应该给孩子们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这当然是对的。但在宣扬这些主题的前提下,儿童文学的题材需要多样,思想应该深刻,疆域也应该广阔。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一样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千万不要把儿童文学扁平化、模式化、脸谱化、简单诗意化。
    作者在写作《童眸》时,对此显然有着高度的自觉。黄蓓佳说:“《童眸》里的这些孩子们……所有成年人的善良、勇敢、勤劳、厚道、热心热肠,他们身上都有。而那些成年人该有的自私、懦弱、冷血、刁钻刻薄、蛮不讲理、猥琐退缩,他们身上也有……人性的复杂,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物才有温度,我们的文字也才值得反复咂摸和咀嚼。”
    在《童眸》中,孩童“复杂的人性”被凸显了出来。白毛因为身体缺陷,一贯胆小,自卑,孤僻,受人冷落。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即将死去,他尽展人性中恶的一面。混世魔王马小五蛮横霸道,仗势欺人,可当他得知白毛将不久于人世,他又拼命为他做事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二丫对给她带来耻辱的傻姐姐切齿痛恨,甚至想把大丫推下河去淹死,可最后又为了救大丫溺水而死……在黄蓓佳的笔下,这些孩子的个性都不是简单的、平面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
    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于展示“复杂的人性”,而是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温柔的批判”。《童眸》最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对白毛、大丫头、闻庆来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弱势儿童的关注。作品写出了这些弱势儿童痛苦的生活现状,尤其是把身体上的残疾带来的心灵上的折磨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对残疾儿童生活境遇深切的同情。在《灰兔》中,白毛的自闭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冷落读来让人心酸不已。尤其是白毛那一声绝望又尖锐的呐喊:“我恨你们!我就是恨!恨全世界的人!”这一声呐喊,让人惊心动魄,也令人深深反思。白毛、大丫头们身体的残疾固然令人同情,而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更令人扼腕长叹。《童眸》勾起我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想起童年、少年时代所见过的残疾人以及他们的遭遇,那些画面曾经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恐惧和长久的阴影。朵儿的眼睛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恶和丑陋的一面。
    但作者在描摹“复杂的人性”的同时,作品的底色始终是明亮的,温暖的。“仁字巷”不是净土,人间不平之事这里也有,但小巷里的基调是淳朴、善良、温暖的。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着作家对那个年代、对那个小巷的追忆和留恋。“仁字巷”不是世外桃源,但在作者的笔下又仿佛世外桃源。在作品里,你看不到时代的大背景,看不到时代大背景对小巷众生的影响,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作者精心呵护着“仁字巷”这方小天地,刻意营造了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不让它受到外来风雨的侵袭。
    看得出来,作者的心理是矛盾的。从理智上说,她深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无意把我笔下的孩子写得过于纯洁”。可是,从感情上说,她又希望这个世界纯净一些,希望人性善良一些,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包容;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爱护;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所以她又为笔下的孩子们精心营造了“仁字巷”这么一个淳朴、安静、相对温馨的小社会。这种矛盾的心态,也许正反映了作者的某种无奈?小说的最后,作者写道:“可是有谁知道,朵儿小小的脑子里,藏着多少对于往昔的怀念,和对于未来的恐惧。”“恐惧”二字,让人揪心,也令人深思。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孩子们对未来总是充满着憧憬的,而在《童眸》里,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不知为什么,一边读《童眸》,我却一边想起《小船,小船》,黄蓓佳早年间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我的思绪越过了三十五年的山山水水,把黄蓓佳的一篇早期作品和一部最新作品联系在一起。从《小船,小船》到《童眸》,尽管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写作技巧上更加成熟,但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没有变,那就是:“爱。”《小船,小船》所写的是两位刘老师对残疾少年芦芦的“爱”,而《童眸》所蕴含的,仍然是作者对这个世界、对生活深切的爱恋。只不过,这份爱已经增加了反思和批判的锋芒,增加了对人性的拷问,因而更加深刻而隽永。对世界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黄蓓佳儿童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