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阿莲”的形象意义及其文学史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 李利芳 参加讨论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都有经典的儿童形象塑造。由于强烈的“同理心”与经验的投射与认同,“形象”本身在儿童的阅读中占有着无与伦比的位置。对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我总有这样的直观印象,“男孩”知名主人公我们颇能数出几个,但女孩子却不甚了了,即便有,但总不如男孩那么“有名”。所以我总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能够塑造出有影响力的女孩形象呢?如果有,那个女孩会是什么样的呢?
    理想化的期待视野让我对此的想象不着边际,但不经意间朴素而自在的“阿莲”其实已悄悄来到我的身边,而我对她的认识与把握却需要了一点时间,她不是即刻攫取了我的眼球,我是在第二次的重读、咀嚼中品味出她的价值的。因为原先我设定的那个中国式的女孩一定也要像“长袜子皮皮”那样惊天动地,与众不同,但不曾想来源于自我文化内部的形象才是最真实,最独特的,也是最能经得起时间检验而拥有艺术生命力的。“阿莲”的意义也就在于她是“中国”的,她凝聚了中国女性成长的智慧、情感与经验,藉由她,汤素兰雕刻出了“中国女孩”“莲”样的清洁、美丽与刚强,其“中通外直、香远益清”的文化形象既承接传统,又汇通现代,走向世界,其文学史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阿莲》属于回到历史童年的写作范式,近年来,这一趋向的写作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潮流,且产生了一些颇有分量的作品,是值得研究界关注分析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立足自我童年的写作,对作家来说,应该是根系深扎的,其最显著的艺术效果是让儿童文学回到了“真实”,回到了“生活”原初本身。所以,阅读这一类型的作品总是能让你抓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最普通、平凡的童年经历中找到存在的光芒。如张之路的《吉祥时光》,黄蓓佳的《童眸》,汤素兰的《阿莲》。而《阿莲》的确又是别具一格的,因为它直指中国女孩的精神成长,而这一成长形态的语境放置在历史中显然更有说服力。
    《阿莲》不愧是作为成熟的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产物,它已去掉了所有“艺术”技巧层面的牵制与束缚,自由地返回到作家心灵与历史童年的深处,平实地、舒缓地、徐徐地去描摹一个女孩过往的存在,讲述她日常而传奇的故事。曾经有那么多不忍直视的苦难,但全被她稚嫩而顽强的肩膀去承接。连作家自己在写作中都被童年的自己所打动,她说她从叫阿莲的女孩身上,又重新获得了力量,阿莲降生在那么狭小的天地里,竟能像一颗种子一样冲破层层阻力破土而出,像清亮的溪流一样在山林间勇往直前,奔向外面的世界。
    从童年获取精神财富,大概是儿童文学主导的价值取向。一个经典儿童艺术形象的确立,也正在于其个别性、唯一性的价值内涵的创造,如匹诺曹、彼得潘、小王子,如皮皮鲁、贾里、桑桑、马小跳,现如今,我们又有了一个中国女孩“阿莲”。“阿莲”之于女孩儿的身份认同尤其具有突出的意义,因为她亭亭净植,具有自我内在的精神生命,她在素朴中绽放光华。这也是汤素兰在长期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淬炼的思想精华,我们交予传递给孩子的应该是民族文化中那些核心的精神元素,为他们呈现一些面貌清晰的“价值”形象,而不在模糊、暧昧不明的其他。
    (本文作者:李利芳,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IRSCL)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