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孙建江: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地域呈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孙建江 参加讨论


    地域与写作,一直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虽然网络时代大大缩短了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去遥不可及的地方,鼠标轻轻一点须臾之间悉数出现在了眼前。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地域与地域之间异同性,不同程度受到了改观。这是不争事实。但地域文化毕竟是一个拥有文化积淀的历史存在,它不会也不可能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发展而消遁。
    从写作者的角度言,越是趋同、越是共通、越是大一统,则越是有必要强调个别、强调唯一、强调独有性。唯其个别、唯一和独有性,才更显创作者及其创作群体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个体是这样,区域亦是这样。这也是常识。
    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认为,决定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种族,一是时代,再一个就是环境。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其文化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很自然地带有异同性,这种异同性不可避免地赋予了不同地域作家作品的地域特征。周作人也说:“风土与住民有密切的关系,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就是一国之中也可以因地域显出一种不同的风格,譬如法国的南方有洛凡斯的文人作品,与北法兰西便有不同。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土当然更是如此。”(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以及行政区块、文化机构等的设置,当代儿童文学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所为地域特色,于世界,是中国特色;于全国,是省区特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创作中,曾出现过地域特征明显的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群,比如,以曹文轩、张之路、高洪波、郑渊洁、葛冰等为代表北京儿童文学作家群,以秦文君、陈丹燕、梅子涵、周锐、班马等为代表的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群,以冰波、李建树、谢华等为代表的浙江儿童文学作家群,以程玮、刘健屏、黄蓓佳等为代表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群,以乔传藻、吴然、沈石溪等为代表的云南太阳鸟作家群,以董宏猷、徐鲁等为代表的湖北儿童文学作家群,以杨红樱、邱易东、韦伶等为代表的川渝儿童文学作家群,以老臣、肖显志、车培晶等为代表的东北小虎队作家群等。
    顺便说下,为了准备这个发言,我做了点功课,我发现在国内对儿童文学作家群进行全面梳理者似乎还没有,对新世纪后出现的中青年作家群梳理则更是鲜见。我无从参考,只好做个抛砖引玉尝试。我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新世纪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群划分。比如汤素兰上世纪末已崭露头角,但综合考量,我还是把她放到了新世纪。再一个难点是对新世纪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区域归类。比如彭学军,她工作、作协隶属关系在江西,但近些年多数时间生活在上海,考量再三还是没有把她列入上海。基本上,我下面的先后顺序是按我认为的作家群影响大小排列的。
    进入新世纪后,地域特征明显的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群主要有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东北、湖南、湖北、山东、安徽、广东、福建、云南、川渝等。我们不妨来具体梳理一下(这只是个初步梳理,显然还有待于完善)。
    浙江——
    汤汤、赵海虹、小河丁丁、毛芦芦、王路、常立、孙昱、孙玉虎、李想、吴洲星、慈琪、赵霞、徐海蛟、周卉、金旸、金强芸、李生卫、吴新星、袁晓君、陈巧莉、郁旭峰、胡若凡、朱小利、杨笛野、孙莹、许萍萍、黎亮、鹤矾、杨邪、梁英、刘雅萍、应拥军、章月珍等。
    江苏——
    祁智、王一梅、李志伟、韩青辰、章红、王巨成、赵菱、顾抒、张晓玲、邹抒阳、范先慧、巩孺萍、胡继风、杨筱艳、刷刷、徐玲、龚房芳、顾鹰、孙丽萍、任小霞、沈习武、许敏球、郭姜燕、殷建红、梁慧玲、霍聃、苏梅、王往、严正冬、盛永明、卜佳媚等。
    北京——
    杨鹏、李东华、星河、安武林、张国龙、翌平、葛竞、汪玥含、谭旭东、孙迎、孙卫卫、吕丽娜、史雷、段立欣、左昡、疾走考拉、肖云峰、张菱儿、吴祝蓉、茶茶、孙雪晴、王璐琪、童子、彭扬、孟飞、史伟峰、王蕾等。
    上海——
    萧萍、殷健灵、谢倩霓、张洁、陆梅、张弘、郁雨君、周晴、李学斌、唐池子、庞婕蕾、周桥、庞鸿、马嘉恺、戴萦袅、雷欧幻像、魏捷、韩丽君、冯与蓝、黄文军、梁燕、张燕、王蓓、王轶美等。
    东北——
    薛涛、黑鹤、刘东、常星儿、于立极、谢华良、于德北、王立春、宋晓杰、阎耀明、周莲珊、马三枣、李丽萍、许迎坡、石峰、郝天晓、鲁奇、黄宇、商晓娜、陈琪敬、张忠诚、窦晶、葛欣、芷涵、廖少云、常笑予、朱锡琴、贾颖、刘天伊等。
    湖南——
    汤素兰、邓湘子、谢宗玉、谢乐军、皮朝晖、陶永喜、陶永灿、毛云尔、阮梅、尹慧文、流火、周静、宋庆莲、陈静、唐樱、谢然子、张李、卿前鹏、谭哲、刘柠柠、杨巧等。
    湖北——
    林彦、萧袤、黄春华、张年军、舒辉波、彭绪洛、童喜喜、冯绪旋、伍剑、严晓萍、邹超颖、巴布、黄艾艾、董菁、陈梦敏、叶子、周羽、新月等。
    山东——
    刘玉栋、张晓楠、雨兰、鲁冰、少军、米吉卡、莫问天心、刘北、刘耀辉、魏晓曦、筱枫、张丽荣、郭凯冰、薄尊娥、魏菡、刘克升、杜从敏等。
    安徽——
    伍美珍、杨老黑、邪思杰、李秀英、谢鑫、许诺晨、王蜀、张殿权、李德民、孙高、陈大勇、周涛、王小弘、胡祖寅、朱桥等。
    广东——
    陈诗哥、何腾江、王虹虹、池沫树、袁博、郝周、郑枫、杜梅、廖雪林、周其星、吴依薇、刘克勤、关小敏、安小橙、晓雷、刘第红等。
    福建——
    小山、李秋沅、两色风景、晓玲叮当、陈天中、王君心等。
    云南——
    余雷、汤萍、刘珈辰、蒋蓓、吕翼、沈涛、汤琼、李秀儿、曾艳萍、和晓梅等。
    川渝——
    李姗姗、曾维惠、蒲灵娟、麦子、乔小娟等。
    ……
    作家群的生成和发展有赖于多种因素合力促成,其中地缘因素无疑是重中之重。同一地缘的作家群有着潜在的地缘文化的趋同性,这是事实。地缘文学,往大里说,是人类长期文学实践活动的产物,与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生活方式的发展密切相关。往小里说,是某一地域文学实践发展的产物,与地域文学传统、文学氛围、文学与生活的彼此影响密切相关,是地域审美观念的体现。
    然而,出色的作家,出色的作家群,必然又是跨越单纯的地缘制约的,其趋同性更体现在精神气度层面。地缘文学不应该只是地理方位、自然景观、特有物件、生活表象的简单展示,它应该像空气一样渗透或弥漫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之中。
    因此,我更愿意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作家群的包容性。
    这既是指主题的包容,比如校园主题、探险主题、幻想主题、乡村主题、都市主题、少女主题、顽童主题、成长主题、沟通主题等的包容,但更是指作品内涵的包容。要寻找地缘文化的共通性和创作个体的异同性之间的独特阐释,寻找创作个体与土地、创作个体与家园、创作个体与传统、创作个体与地理、创作个体与历史之间的最佳审视距离、情感痛点、关照深度、书写出口。力戒表象化、图解化、程式化千篇一律呈现。作家群中的每一个,都应该潜沉得下去,又升腾得起来,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地缘文学作品。
    二是作家群的差异化发展。
    每个创作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立的存在。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即使生长在同一棵大树上。创作贵在个性,贵在创新,贵在与既有的不同。别人的特色,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创作方式未必适合自己。只有融合了自己个性特质的创作才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创作。就像同为文学陕军的三位作家,路遥陕北黄土地高原的雄浑感、沉重感和苦难感,陈忠实关中平原的宽平中正气度,贾平凹陕南山地的轻灵、善变、魅气。而这,恰恰成就了文学陕军的整体魅力。
    三是作家群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创造。
    没有一种文明是封闭、僵化、凝滞不变的。作家群也一样,它本身也处于不断变革和不断发展过程之中。它的变革和发展需要对既有优长的弘扬,对既有短板的扬弃,也需要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融合和创造,从而永葆自身的前行动力和活力。这中间,对外来人才及其地缘文化的吸纳、整合和再创造,不可或缺。比如,任溶溶广州童年经历之于上海儿童文学的意义,曹文轩苏北水乡气质和心性之于北京儿童文学的意义,高洪波云贵高原的生活之于北京儿童文学的意义,彭学军湘西童年记忆之于江西儿童文学的意义。作家群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需要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创作者共同经营、维护和推动。
    四是作家群的代际传承。
    说到底,地域作家群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看青年作家的培养和表现。以我的观察看,进入新世纪后,浙江和江苏是两个发展最好的地域。在我上面梳理的名单中,浙江和江苏不仅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数量多,而且绝大多数是近十年涌现出来的作家,其中更出现了若干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
    接下来是北京和上海。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地域的作家分为近二十和近十年两个时间段,那么在我上面梳理的名单中,这两个地域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和有全国性影响的作家,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差不多各占了一半。近十年来有影响和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数量不多,明显不如浙江和江苏。
    再接下来是东北、湖南、湖北、山东、安徽、广东、福建、云南、川渝等。
    一句话结语:中国儿童文学,需要独往独来的只身展示,也需要作家群的区块呈现。
    (本文为作者在2017年5月“基于文化与现实土壤的文学自信——中国儿童文学原创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