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机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柏榕榕 参加讨论


    
       近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每年以超过30%的比例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的数据更是令人始料不及。2016年仅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已高达144.7亿,同比增长51.2%,各项数据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史上最火春节档”、“史上最高单月票房”、“史上最高单片票房”等一系列纪录在2016年2月份集中被刷新。特别是“春节七天乐”产生的36亿票房成绩已打破世界纪录。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令全世界震惊,但被看重的主要还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增长速度以及巨大的潜质,而非中国影片本身。
    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承载着国家形象、价值观念、精神和文化等元素。现在,逐渐有一些国产影片能够做到国内与北美市场同步发行,国产影片海外市场的票房收入也在逐年上升。在中国电影几十年来“走出去”的历程中,历经从内容、产品、人才,进而到资本全方位的输出,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导演,以充分展示中国本土文化的文艺电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频繁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而后的第六代导演娄烨、贾樟柯等也按图索骥。那个时期中国艺术电影普遍受到西方社会的关注,甚至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欧洲,而他们的电影也基本放弃国内市场,更多侧重海外市场。
    2000年以后,在以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等大制作“武侠”类型商业片的试水下,中国电影在海外打开市场,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了中国也有自己的商业大片。这个时期,也有不少香港、内地电影人纷纷勇闯好莱坞,但除了他们分别执导、主演过个别好莱坞A级片外,最终还是铩羽而归。随着国际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电影开始越来越热衷到海外取景,尤其是从2013年票房大卖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始,《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泰囧》《唐人街·探案》……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剧组不仅仅奔赴国外取景拍摄,而是在创意之初就将故事发生地选择在世界各地。这也成为国人越来越多地以不同方式走出国门的现实写照。
    近年来,中外合作拍摄影片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功夫熊猫3》等中美合拍片,《狂怒》《变形金刚4》《碟中谍:神秘国度》《第七子》等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资本在好莱坞大片中更加淋漓尽致地呈现,而华谊投资的好莱坞影片《Gift》(《礼物》)直指北美市场而根本不在中国发行。现阶段的中国电影公司不再只固守中国本土市场,而是直接投资好莱坞电影进而参与影片全球分账。
    事实上,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本力量的逐步雄厚,中国的电影公司已经开始由“电影产品走出去”到发展部署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中国各大电影公司在美国成立分子公司,将从制作环节和投融资环节进入好莱坞。布局海外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新阶段。同时,财大气粗的民营电影公司开始并购海外公司。万达、阿里影业、乐视影业、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等近年来都有所动作。2015年万达集团旗下万达院线以22.46亿元全资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公司Hoyts100%股权;2016年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知名电影制片公司传奇影业。中国的电影公司入股、收购国际电影公司,以及在国际范围内重组等“资本走出去”已渐成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电影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际影视公司也越发看重中国市场,国际电影市场对中国题材、元素的兴趣不断升温。
    但资本投入不代表文化输出,不代表中国电影全方位地走出去,中国电影公司不能仅仅充当外国电影的“银行”。从市场影响力看,中国商业电影海外市场空间还非常有限;从艺术影响力看,近几年中国电影在世界主要电影节上均缺乏令人惊喜的表现,201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竟出现华语电影“零”存在……总体而言,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未与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主要原因有:
    首先,中国很多主流商业电影在其主题的表达方式上缺乏国际普遍性,并且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至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所以难以进一步向国外推广。两部曾经在亚洲地区均取得高票房的《赤壁》和《投名状》败走西方主流电影市场即是此类问题的典型例证。
    其次,本土电影专业人才匮乏,特别缺少能够充分了解国际电影合作与制作的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裔导演活跃在好莱坞,但像李安这样精通东西方文化的专业电影人才少之又少。
    再次,中国电影质量仍待提高,高品质的电影数量较少,有智慧的原创作品匮乏。故事讲得不够好、技术和艺术水平不够高、制作不够精良,仍是国产电影普遍存在的问题。曾经靠“中国功夫”吸引西方观众的武侠大片现如今已魅力不再,其他题材大都因创意、制作水平较低又远远缺乏竞争力。
    最后,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推广还暴露出诸多技术性问题,中国电影的海外自主商业渠道还很滞后,国际商业运营能力不强。推广模式不成熟,推广渠道单一、陈旧和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低,也成为制约中国电影被国际广泛知晓的瓶颈。
    如今,中国的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据预测,它将很快超过表现平平的北美市场。而除此之外,如何保持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较高能见度和曝光率,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展示软实力,是当下中国电影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有效利用资本输出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提升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才能将中国文化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在文化差异问题上,可采取细分市场、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将文化同源的亚洲市场当作国内市场的延伸,将日、韩等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国家作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首站,再进一步可以与近邻加强合作,其实亚洲电影优秀的从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完全可以达到跟好莱坞基本抗衡的状态。而对于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异质文化市场,不妨利用好莱坞对中国文化新鲜感、神秘感的兴趣,通过提供内容的方式,先输出形象和故事,同样可以起到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日本、韩国甚至是泰国曾有不少电影被好莱坞买去翻拍成英文版,而香港电影《无间道》被好莱坞翻拍,并且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无间行者》就是一个内容输出的成功案例。
    优秀的专业人才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大量在好莱坞学习先进工业技术的韩国电影从业者回到韩国,让韩国电影产业高度繁荣、竞争充分,才有了韩国电影的今天。所以,拥有优秀的电影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中国电影制作水平,从创意水平、制作和技术水准等全方面加强。在国际商业化运营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模式,努力提高推广操作的专业化水平,这些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推动。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电影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推出和使用。
    最后,还要积极实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每年能在海外市场取得100亿美元左右的收益,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高度成熟,因此本土电影市场做大做强是电影“走出去”的有力保障。以现状来看,中国电影还是要认清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市场是内地。先立足本土拍好电影,再想着走出去让世界接受。中国电影市场真正成熟发达的标准,除了内容输出以外,应该做到中国主流商业电影能在国外主流院线抢票房、优秀电影人能参与国外电影各个环节、中国资本能够参与并控制国际主流电影公司,以此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但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策,而应该是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并且成熟发展的内在驱动之下的中国电影企业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电影才算真正走了出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