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作家印象 >

杨思帆:阅读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一个漫长过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澎湃新闻 方晓燕 参加讨论


    原标题:童书·专访|杨思帆:阅读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一个漫长过程
    杨思帆说,《错了?》这本书是献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因为这本书包含了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反思:感谢父母从小任其独自摸索创作,所有别人认为错了的,现在都变得不错。他说,《奇妙的书》并不是一味夸赞书、讴歌书籍的正面意义的,而是把书当作一种奇妙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阅读的人——
    
    杨思帆
    杨思帆,图画书作家、插画家,过去15年一直致力于童书出版,早期担任儿童杂志的编辑,之后成为儿童图书的艺术指导,与此同时,他为近百本童书创作插图或从事装帧设计。目前,他则专心创作自己的童书,已在童书品牌“魔法象”出版了三种图画书:《呀!》《错了?》和《奇妙的书》,这几本图画书文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文字,画面充满童趣,个人风格鲜明,在看似是给低龄孩子的简单的、游戏性的内容背后,作者寄予了那些属于自己的想法和体悟。
    近日,澎湃新闻就图画书创作、原创图画书发展等话题采访了杨思帆。
    澎湃新闻:最初是什么契机促使你投入到图画书的创作中去的?你觉得图画书创作对你来说,最大的乐趣何在?
    杨思帆:我从小就是“幻想症”患者,讲故事的欲望非常强烈。小时候,小伙伴中有一个画画高手,我们两个人常常凑在一起画画编故事。15岁的时候,我又结识了几个“病友”,大家爬到楼顶晒太阳,讲故事比创意。大三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为儿童杂志画插图。后来又当了童书编辑。
    03年的时候我开始着手研究欧美插图发展史。图画书是插图的邻居,所以一来二去地也熟识了,创作图画书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这样的经历下,乐趣就不言而喻了,这真是既幸运又幸福。
    澎湃新闻:你的图画书创作风格有受到过哪些前辈作者的影响吗?你个人比较喜欢的图画书或是图画书作家有哪些?
    杨思帆:在插图方面,精神上对我影响最深的插画家是杜桑·凯利,他是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家。另外柯薇塔、沃尔夫、茨威格、蔡皋的作品都曾照亮我的心。
    图画书方面,安东尼·布朗、雷蒙德·布里格斯、陈志勇等都创作出了我认为非常棒的图画书作品。
    
    《呀!》
    澎湃新闻:就你目前在“魔法象”出版的三种图画书《呀!》《错了?》和《奇妙的书》来看,形象都非常Q萌,色彩也多是亮黄、粉红、冰蓝、水绿之类的糖果色,感觉比较接近低龄小女孩的口味,这种风格的选择是因为最初预设的读者是自己的女儿吗?
    杨思帆:如果我是一名日本作者,作品被形容为Q萌应该会很开心的。
    我创作时没有预设目标读者,作品本身的趣味决定了它们的读者。《呀!》《错了?》所采用的颜色,使作品看起来既轻松又新鲜,符合故事氛围又不流于常见。《奇妙的书》则完全不同,并不是你说的糖果色。这本书的构图非常简约,用色也保持克制,只用了红黄蓝三种色彩,目的是用最少的手段传递最多的信息。《奇妙的书》每张图里都有3—5个信息层,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我对风格的理解,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绘画或者写作手法,而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某种特质,如果手法能不断推陈出新会更棒。
    
    《奇妙的书》
    澎湃新闻:《奇妙的书》是一本无字书,《呀!》《错了?》文字也极少、极简单,这是出于你个人趣味的有意选择吗?在你看来,好的图画书图文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你而言,创作无字书的乐趣和困难又是什么?
    杨思帆:这种简约仍然是作品本身的需求。如果一本书用简约的文字就刚刚好,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是否采用无字书,也是由此决定的。因此我不觉得无字书的创作从本质上来讲有什么不同。
    图画书的图文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二者之间的距离有近有远。读者需要运用多种能力去跨越这个距离,这恰好是图画书的趣味所在,也使图画书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澎湃新闻:在《奇妙的书》的创作手记里你提到一直坚持陪女儿读图画书,然而像这样的无字书,其实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你觉得在亲子阅读中父母要不要讲解?或者说父母能把无字书讲得好吗?
    杨思帆:优秀的无字书,创作者总是会在书里留下多层次的信息。阅读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一个漫长过程,今年也许只能看到表面,明年也许就会看到更多,这也是优秀作品值得被一读再读的原因。家长自己的认识放在心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我女儿看《奇妙的书》是在3岁半,我听她对着图说故事,但不会指出她的理解中不当的地方,有些细节她没看到,我不当作损失,她能看到的时候就会看到。
    
    《错了?》
    澎湃新闻:这三部作品好像都还是情节重复式的、适合低龄孩子的图画书,你目前或是后续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会尝试情节更复杂、年龄段更往上的图画书吗?
    杨思帆:整体上我的作品会和女儿的年龄大致保持同步,目前她3岁多,我有一些独特的构思,恰好适合。但是,我这些年积累的构思不少,因此,每年会有少数例外。比如,我刚写了一个新的故事,采用的就是少见的双线叙事,我力争把它变成我的重要代表作。另外还有两本适合大孩子阅读的作品也准备着手创作了。
    澎湃新闻:很多中国的原创图画书作家从故事内容到艺术技法,都会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元素。当然,你的作品完全没有走这样的路线,但你怎么看这类民族风的创作?你有刻意回避吗?
    杨思帆:很多所谓的“中国风”图画书都是在简单粗暴地理解这个概念。在表象上机械挪用古代传统,比如绘画风格或者故事元素,得出一些标签化的概念,比如“水墨=中国风”,“古装=中国风”等。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曲解。
    我不会追求这种形式上的文化认同,也无所谓刻意回避。我看重的是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独特性。我感受和捕捉当下这个时代的面貌和意味,自然就会反映出所处的社会和时代。
    澎湃新闻:不少人认为这几年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黄金发展期,你对目前国内的原创图画书创作现状怎么评价?你觉得我们跟欧美、日本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杨思帆: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土壤比较贫瘠,不是一下子能补上的。现在遇到多方重大利好,局面无疑既热闹又混乱。一方面优质原创图画书严重供不应求,原创图画书编辑人才稀缺,产品泥沙俱下。另一方面,不懂装懂的“专家”,名不符实的“大师”群魔乱舞。这是一个过程,其中,总还是会有个别真正的佳作问世。
    童书必须从儿童的真实感知出发,经由成人的表现技巧加工,才能达到较高的意趣。国内童书作者往往对“儿童的真实感知”把握不住,在很多时候,不论是创作文字书、图画书或者桥梁书,作者早已忘记了自己童年的真实感知,只是带着一颗伪装的童心写作。
    澎湃新闻:我不止一次听到业内的老师提到说,中国原创图画书缺的不是好画家,而是好的文字作者、好的台本,对此,你怎么看?
    杨思帆:好的图画书画家是能够运用视觉表现力,将故事的内在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打动人心的人。如果还能突破常见的想象,提出新的表达观念,创造新的阅读体验,就是顶尖高手。我做了多年童书编辑,接触过国内不少知名的老中青童书插画家。据我观察,中国目前只能算有一些能把插图画得漂亮的插画家而已。我这些年积累的故事构思不少,也有兴趣当图画书文字作者,将自己创作的故事拿出来与其他优秀画家合作,但必须根据故事本身的特质来寻找适合的搭档,目前还没有满意的人选。
    原创图画书的好故事缺口确实巨大。我接触到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有好的构思,却缺乏写成图画书故事的技巧,写成了乏味的故事;一种是把成人趣味的东西拿来当儿童图画书故事。现在原创真正需要的,就是改善观念认识,学习实实在在的技巧。
    我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年轻一代作者的成长,和对图画书创作认识的加深,情况会逐渐改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