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大师展”虚火过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张珊珊 参加讨论


    近两年,国内掀起了一股西方大师展的热潮。看大师展,为的是一睹大师原作的风貌原味。然而艺术大师的原作珍贵、稀有,越洋展出牵涉借展、运输、保险、布展等复杂流程,成本较高。所以,近年的大师展并不完全是原作展出,新兴的用数字技术手段展示大师作品的数字虚拟展占了很高的比例。比如北京去年的“不朽的梵高”展和今年的“印象莫奈”展、“邂逅梵高”展。
    数字展览以更便捷的方式让更多观众接触到艺术、喜欢上艺术,对艺术普及大有裨益;而有效使用高科技手段,还可以调动人们的多重感官,提供互动式、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帮助我们多层次理解大师杰作。上述几个数字大师展都引起了不小反响。
    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师展对于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浅层次,很多时候将光影观感刺激等同于对艺术原作的欣赏,有本末倒置之嫌。以“不朽的梵高”展为例,数十个投射有梵高画作的巨幅屏幕依次围排,从技术上说,拼接的电子屏幕使图像支零破碎,放大的屏幕导致图像失真,所谓的高清电子屏其实经不起细看;从内容上看,尽管交响乐环绕切换,但作品的基础信息缺失,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一张张“配乐图文PPT演示”。在这样的数字技术面前,梵高们何以“不朽”?
    数字展览流于皮相,绝不仅是数字技术实现上的硬件问题,更是“软件”上的态度问题。一方面是国内公众与日俱增的艺术欣赏的需求,一方面是大师的效应、多媒体的噱头,加之展览成本较低,容易迅速获取品牌效应和资本回报,大师展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一时间被趋之若鹜。在民间“热钱”的刺激作用下,跟风运作、题材雷同、专业策展缺位、生硬的广告植入、夸大虚假的宣传推广,这背后隐藏的是长长的利益链条。不只是数字大师展,在一些号称有重量级原作的大师展中,也存在这种弊病。先是“毕加索走进中国”展被披露主办方宣称的“83件真迹、价值10亿欧元”有严重注水的嫌疑;后有“安迪·沃霍尔:接触”展中,艺术家著名的丝网版画被壁纸顶替;“遇见橄榄树下的雷诺阿”展中,宣传中的油画到现场变成了版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打着大师和艺术旗号的展览最终损伤的是公众对大师的期待、对艺术的信赖。良莠不齐、虚火过旺的大师展,应该去伪存真、降降温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