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寻找人类精神的玫瑰”——王晓雁《悲悯与救赎——薛涛小说创作论》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马力 参加讨论


    《悲悯与救赎——薛涛小说创作论》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首先呈现的是研究者的阅读与学术研究的兴趣所在。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儿童文学,这使我惊羡于研究者对研究方向的选择。儿童文学的读者群大都是年龄小的儿童,因此,儿童文学也常常被小觑为“小儿科”。在不重视儿童文学的人中,不仅包括长大了便再不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童年的人,也包括现在大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制定者,至少在许多名牌大学认定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中几乎没有儿童文学期刊。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愿意研究儿童文学,那么他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会被看轻,即便他的学术成果很有水准,也找不到核心期刊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本书的作者偏偏不顾及这些功名利害的东西,在科研的起步阶段,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儿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这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钦佩。
    毋庸讳言,书中难免有生涩之处,文章观点的阐释也难免有欠深刻之处,但不乏运气与锐气。作者的运气主要体现在她的学术眼光、对于选定目标的执着以及个人感悟文学的才秉上。就学术眼光而言,她选择薛涛的儿童小说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无疑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薛涛是辽宁乃至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研究他的小说创作状况,无论对于薛涛个人的成长,还是透过一个点管窥这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成就都意义重大。由于作者多年来的专业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当她将目光投向儿童文学领域时,心中没有任何框子,只是凭着自己已有学识和一种学术热情,全身心扑向研究目标。她之所以选择薛涛的小说进行研究,既是她在这一领域广泛阅读多位作家的创作之后做出的选择,也是她的审美情趣与薛涛的创作发生碰撞和认同的结果。一个人默默地去阅读很多东西,然后筛选、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再排除一切干扰潜心研究,这是一个寂寞的过程,是一个辛勤开拓处女地的汗流浃背的过程。但是王晓雁能耐住寂寞,一往无前地做下去,这是对选定目标的一种执着追求。巴西作家保罗•柯尔贺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人全心全意做某件事,就是神也会帮你,这就是新手的运气。王晓雁以敏锐的文学触角,用女性学者特有的细腻在薛涛的小说世界徜徉漫步,不时停下来仔细倾听里面小鸟鸣叫的声音,体味蒲公英随风旅行的姿态,直到穿越这些表象抓住这些文本的精髓所在——“悲悯与救赎”。“悲悯与救赎”就是她对薛涛小说创作宗旨的解读和精炼概括。它是研究者在对薛涛的二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文本仔细阅读、用心体悟得出的结论。比如“孤独的体验”、“寂寞的成长”、“凝重的苍凉”是薛涛对于儿童童年生存状态的描绘,也是王晓雁透过一幅幅象征的图画感悟到的儿童生命的色彩;又如“纯真的童趣”、“自由的精神”、“神秘的灵性”、“温暖的文字”、“深邃的幽默”、“轻逸的想象”、“动态的画面”等,则是研究者对薛涛小说救赎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层面新质的发现和阐释。这些观点凝聚着研究者天真纯洁的目光,朴素、热情的情感和独有的艺术气质。这一新的发现与阐释,丰富了人们对于“悲悯与救赎”母题的新认识。它不仅抓住了薛涛儿童小说的灵魂,也是对北方当代儿童文学总体艺术气质的诠释,既是薛涛小说题中应有之意,又为人所未言,表达薛涛小说对人类重大精神问题的兴趣与赋予艺术表现的能力和研究者有在人类重大精神问题上发言的能力。批评的本质就是透过文本“寻找人类精神的玫瑰”,将它从隐蔽状态显露出来,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中。
    作者的锐气更表现在她的批评态度上。她并不因为初涉儿童文学领域,就在大家面前唯唯诺诺,一味顺情说好话。相反她具有科学态度,敢于直言薛涛某些长篇创作上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初出茅庐不怕虎”的精神,更是一个批评者正直、有骨气人格的再现。她的锐气令人肃然起敬。
    批评与创作是文学的两轮。缺少哪一轮,都无法支撑起文学的大厦。在目前中国儿童文学迅猛发展之际,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队伍建设急需大踏步跟进。青年学者王晓雁以这部颇有建树的专著加入其中,带着她在儿童文学园地寻找到的“人类精神的玫瑰”向我们走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张开双臂欢迎她的到来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