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回到雪山草地间,才懂长征人电视剧《长征》首次全景式展现红军长征伟大历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日报 李夏至 参加讨论


    
    不爬雪山,不知长征苦;不过草地,不懂红军难。16年前,一群钻牛角尖儿的电视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走长征路,重做长征人。
    “用长征精神拍长征”,是他们的口号,他们翻越过海拔5000米的雪山,也一步步蹚过危险的草地泥潭……这无疑是最笨拙的创作手法,却也是最接近历史的还原方式。一部诞生于世纪之交的电视剧《长征》,开创了中国电视剧全景式展现长征的先河,也通过一次不可复制的拍摄经历,使之成为时至今日仍难超越的时代绝响。
    编剧两度写长征
    电视剧弥补遗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编剧王朝柱就有心把全面反映长征的故事搬上舞台或拍成影视剧。1995年,他首先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毛泽东在长征中》,随后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老导演翟俊杰搬上银幕,成为电影《长征》,唐国强在片中首次出演毛泽东,引起各界瞩目。
    不过,在电影拍完后,王朝柱和唐国强不约而同地认为,一部电影作品并不“解渴”,因为电影受篇幅所限,重点表现的只是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恢复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故事。面对这样一部“局部表现长征”的作品,王朝柱觉得并未实现自己当初对长征题材影视作品的期待。
    无独有偶,拍完了电影《长征》的唐国强,也对长征题材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王朝柱印象中,唐国强演完电影《长征》后,不只一次对朋友讲这样的话:“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题材,是人类在最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排除万难、挑战自身极限的典范,我崇拜长征中的红军。”
    再拍一部更加完整展现长征历程的影视剧,成为王朝柱和唐国强之间的一个约定。
    1999年初,王朝柱与唐国强合作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剧本在创作阶段时,王朝柱历经多年研究写成的《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一书也行将出版。他知道唐国强一直记挂长征的故事,便在付梓前将书稿拿给唐国强看。没想到,迅速看完全书的唐国强,很快拉着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刘劲跑到了王朝柱家,激动地要将该书立刻拍成电视剧。不过,手头的创作不能就此中断,为了安抚唐国强的情绪,王朝柱许诺写完手中的剧本,就立即启动电视剧《长征》的剧本创作。
    当年9月,《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央视顺利开播。在和唐国强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沟通和讨论后,王朝柱根据《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一书改编而成的26集电视剧《长征》的剧本也已完成。“剧本审查出乎意料的顺利,不仅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认可,还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点献礼剧,立即组织筹拍。”王朝柱说。这次他兼任制片人,唐国强兼任导演——最想拍的题材、最合适的演员阵容、两个对长征题材都极富热情的主导者,一次极好的机会似乎出现了。
    演员重走长征路
    雪山草地真感悟
    2000年,电视剧《长征》启动拍摄,并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惊人的决定——重走长征路、实景拍摄。在此之前,长征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几乎没有人这样做过。就连电影版《长征》,也由于天气原因,过雪山的戏份其实是在新疆取景的。
    该剧联合导演金韬回忆说,剧组当时走过四川、江西、贵州、陕北等地,走过雪山草地,“我们驻扎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拍戏则是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红军走过的主要地方,剧组都走过了。”到了要拍毛泽东爬雪山的戏份时,本来已在海拔4800米处拍摄过一遍的唐国强,觉得第一遍的雪不够大,当听说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将会下大雪后,坚持再上雪山,重拍这段戏。
    “那天,山上冷极了,再加上空气稀薄,有的同志因缺氧几乎晕倒。但是,唐国强仍嫌雪下得不够大,山风吹得不够猛。他要求制片部门把雪堆成堆,用两台大号吹风机对着他用力吹。冰雪就像是砂粒打在他的脸上,比刀刮针刺还要疼,他就是在这样的大雪中冒着生命危险,带头滑下雪山,胜利地完成了毛泽东‘坐汽车下雪山’的好戏。”因为身体原因,王朝柱没在现场,但接到了唐国强在拍摄后深夜打来的报喜电话。电话里,唐国强没说一点儿苦,对能如愿拍到大雪而感到特别兴奋。
    挨过了爬雪山,还有过草地。因为时间的原因,剧组当时把8月拍草地的戏推迟到了10月上旬,草地的状况反而更糟了。“因为草地一到9月就开始结冰,极其难走。”王朝柱说。当时,草地里的水都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早晨起来都结着冰碴儿,流到草地里水泥混杂,又因为需要拍下雨,只能用消防车抽雪地里的水,往空中抛洒做人工造雨。“下的雨全都是泥汤,那叫一个臭啊!大家顶着‘臭雨’在泥里走,万一陷下去,还会有‘牺牲’的风险。”一开始,演员们都站在泥地旁边犹豫,可导演金韬突然穿着棉衣就跳了进去,演员们一看,也就不管不顾地跟着跳进了草地。
    “我们在剧组里常说‘用长征精神拍《长征》’,其实都不是说大道理。当你到了那里,所有的反应都是真实的,演员根本不用特别地酝酿情绪。”王朝柱说。按照剧本所写,所有的红军战士手拉手过草地,唱着《马赛曲》彼此鼓舞士气。可演员们当时脚下是泥,头上是雨,自发唱起了《国际歌》。这一幕,成为电视剧《长征》的一个经典画面。
    改写叙事手法
    领袖形象不神化
    在王朝柱心中,如果要总结电视剧《长征》的时代价值,有三个指标。除了题材上首次全景式展现长征历程的突破,改写领袖叙事手法和纠正历史研究误区,则是另外两个题中之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容易流于理念化,英雄人物塑造也很容易片面化、脸谱化,如何把读者和观众熟悉的人和事,变得熟悉而陌生,难矣!”王朝柱直言,不管是囿于时代局限,还是创作者自身观念需要扭转,在电视剧《长征》之前的领袖题材电视剧创作,几乎都是“高大全”的样板形象,“毛泽东、周恩来在长征中本身就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我们要展现真实的、具有相对权威性的、在长征这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历史人物,就不能伪造历史,只有历史的真实才具有极大震撼力。”
    在他看来,这直接决定了到底是塑造一个神化的英雄,还是在英雄身上寻找人格魅力。电视剧《长征》中有段捉虱子的情节,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外国友人前,曾叫大家回过头去,他要脱下裤子捉虱子。还有一次,他在会前公然提出了捉虱子比赛。“这是真事,但有人会说这样写是不是给领袖形象抹黑?”王朝柱说,答案恰恰相反,正是这种生动的细节,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
    在王朝柱笔下,细节是为塑造人物性格而服务。同样还是面对虱子,相对于毛泽东,个性更加温和的周恩来始终若无其事。在过草地前夕,周恩来病倒,邓颖超在他的毛背心上捉了173个虱子。“毛泽东看到此情此景悟出了一个真理:刚柔相济,始可有成。”他解释道,这样一来,既写出了毛泽东、周恩来性格的迥异,又暗示了长征中领袖人物的关系,“当时毛泽东认识到,若想完成中国革命大业,一定要和周恩来紧密团结、共同奋斗。观众看到这里,也会从不同视角感悟到更为深邃的革命道理。”
    在破除对领袖的神化之外,历史研究的误区也要逐个打破。王朝柱特别指出,过去诠释长征的影视作品中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观点认为“长征是主动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是‘担架上的阴谋’的结果”等。在他看来,这些误区在读者、观众心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而电视剧《长征》要对其进行逐一指正。
    “我们要敢于正视历史,拂去人为制造的灰尘。”王朝柱说,电视剧《长征》既用足够笔墨写出了广昌战役的惨败、血战湘江的惨烈、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也写出了党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也有毛泽东指挥土城战役的失误,并非一味表功、唱颂歌。
    在王朝柱心中,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其实也是在写史,应该保有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良心与责任。
    人物小传
    王朝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上世纪80年代初弃乐从文,相继出版《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爱的旋律》《女囚徒》《蒋介石和他的密友与政敌》等史传文学作品;参与创作话剧《决战淮海》、电视剧《巨人的握手》《张学良将军》《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电影《龙云与蒋介石》《长征》等剧本;其力作《延安颂》《周恩来在重庆》《解放大西南》《辛亥革命》等,获得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幕后闲言
    大腕自降片酬“让名让利”
    不同于如今的电视剧市场——但凡有大咖就一定是高片酬,当时的大牌演员们参演该剧,其实是自降片酬而来,演员们当时都以能够参演如此重大题材的作品为荣。剧组支付演员的片酬是每集1万元,而当时一线演员的片酬已达近10万元。接到邀请的陈道明,虽然是出演配角蒋介石,也没有因为低片酬而拒绝,当即就答应出演。
    该剧拍摄收尾后,还出现了“让名让利”的奇景。当时兼任导演、男主角的唐国强,不仅要求将导演金韬的署名排在前列,而且要求央视在报送奖项时将刘劲定为男主角,拒绝给自己提名。导演金韬亦以“进组时不计名利”为由,严词拒绝了唐国强的请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