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贺怼怼”靳东:我也不太会说漂亮话从《欢乐颂》升级《我的前半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青年报 杨文杰 参加讨论


    “如果生活中碰到贺涵这样的人,可能觉得挺事儿的,假模假式的,但其实这种人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一个人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甚至于有了一种稍微的病态,可能他才能在他的领域里做到高精尖。”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靳东扮演了一个不太一样的“高端人士”——咨询界精英贺涵,气质儒雅、冷静睿智,有人说这个人物是《欢乐颂》里“谭宗明”的加强版,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相比老谭浑然天成的成功,贺涵无疑展现出了商业精英更丰富的一面:他资深、专业、深谙世事,“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仍是他信守的原则。同样是职场精英,如果说老谭是一个成功温和的完美男人的话,那贺涵这个商场精英则带有一点凶猛的攻击性,这种桀骜与犀利,理智克制地隐藏在儒雅睿智的气质之下。如果说老谭像“面子”,贺涵才是那个“里子”。
    “不近人情”实是“行动大于一切”
    为角色下苦功夫,是靳东一贯的工作态度。《伪装者》中汪曼春的扮演者王鸥曾看到过他的剧本,标注密密麻麻,细致到了每一场戏该有的情绪和语气,有的地方还写着“大提琴”、“钢琴”……问过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他认为适合的背景音乐,有助于演戏时更好地代入情绪。
    在靳东看来,“一个人物能够最终呈现,一定是要花很长时间,一点一点像贴片一样贴上去的。”拍摄这部戏的过程中,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停地给贺涵添加东西,有时是一种职业气质、一种生活习惯,“比如咨询圈的人一般不会花太多时间跟你聊天,他们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有时是姿态、形态、走路的方式等细小的东西,“一个人形成的习惯或风格,往往都体现在他不经意间的动作中,是他的职业、所处的位置、身份等构成,习惯成自然。剧中看似很小的细节,其实包含了角色的生活态度和‘三观’。”靳东说。
    谈到贺涵这个角色的优缺点,靳东如是剖析这个角色,“从局外人来看,他最大的缺点是不近人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就是要用最短、最快、最有效的时间和方式达到我的目的,其实也并无不妥之处。”在靳东看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把贺涵这个人物概括了的”,但体现在表演上,靳东践行的却是戏剧法则之一“行动大于一切”来呈现贺涵这个角色,“剧中贺涵不会喋喋不休地去告诉对方,我喜欢你,要照顾你之类,通常都是把所有的事做好,体现在行动上。”比如换了房间、装修好房子才向唐晶求婚。
    就这些特质而言,靳东表示自己某些方面跟贺涵挺像的。在家庭教育中,他也践行“行动大于一切”的原则,“像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是你的行动对他产生了真正根源的影响,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反而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在作品上,他表示自己一直不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不想说太多让别人觉得像说教。在他看来,他所有的观点和态度都已经在作品里了,“大家看我的戏就足够了”。
    “贺怼怼”:现实残酷 宁愿毒舌
    剧中贺涵面对被抛弃的家庭主妇罗子君时,没有丝毫安慰,而是频频毒舌打击她,虽然这些话后来被一一印证都是真理,但网友对这样的人设还是略有微词,“是不是有点演过了?”还将其角色冠名“贺怼怼”。对此靳东反问:“你怎么奢望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跟对方说好话呢?”
    在靳东看来,贺涵正因为深谙世事才会这样,“现实就是这样,没有人会给你太多空间,让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我宁愿饰演一个尖酸刻薄的贺涵,让大家更多关注自己周遭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我拍一部戏的意义所在。”
    相比靳东以往的角色,贺涵的犀利狠辣让角色更富色彩,但面对其不近人情,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一面,靳东也曾矛盾过。作为演员来说,他始终心存美好,认为“生活的疲累、艰辛都不足以把人打垮,根源在于人始终有特别美好的愿望。”故此他希望自己饰演的角色,也能够积极向上。但贺涵呢,在故事的前半段可能真的算不上太“美好”,因为他太过理智、太过“冷血”、还有一点点毒舌,当观众站在失婚者罗子君的角度来看时,一开始可能并不会喜欢他。但最终靳东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个角色,因为在他看来,“诸如贺涵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他能够被大家拿来讨论,我觉得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被问及生活中的靳东是否也有“毒舌”属性时,靳东直言:“我在生活当中好像也不是那种特别会说漂亮话的人。”
    随着剧情的推动,观众会发现,毒舌只是贺涵性格中的表面。贺涵的真正的内里状态,大概是靳东所理解的,“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但归根结底他心里是一个极其善良、极其柔软、极其感性的人。”在后期,他愿意为了爱的人放弃一切,足以证明这一点。
    从演员到出品人
    除了演员,靳东在《我的前半生》中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出品人。在创作上,靳东有若干偏好:他喜欢聊剧本时,能够有礼有节把自己真实想法说出来,而又不让人反感的人,比如导演沈严;他敬佩用心表演,时刻在现场“每个道具都惦记着”的陈道明老师,两人一致的工作态度,让他们走得特别近,私下两人会“喝一小杯红酒,小酌一下”,也会“谈谈戏剧,谈谈影视,谈谈当下,谈两代人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也正是这样一种创作心态,推着靳东一步一步从演员到出品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靳东形容:“就像你设计好了图纸,最终出来的效果,跟你当初的预期方向偏差不大。”在靳东看来,当下社会渠道五花八门,载体多屏互动,想要像以前那样靠影像或视觉冲击对观众产生影响,已经很难,“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勾勒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就显得弥足珍贵,也易于从内里打动观众。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出品《我的前半生》这部剧的意义所在,“我们尽可能如实地去反映我们当下的这个情况,当然会有不同的声音进来,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无意说教,只是力所能及地从一个最客观的角度去呈现,表达这样一个时代。”
    作为一个演员时,靳东对自己的要求是把自己的戏演好,随着演的戏越来越多,他不再满足于这一点,他希望整部剧都好,而出品也是创作的一部分,且话语权更大。
    话剧是“前半生”的牵挂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跟靳东聊起话剧,他总是显得特别“嗨”。
    “我的根在舞台上。”靳东用这句话表示他对话剧的热爱,“之所以在舞台上这么多年,从不间断,也绝不允许自己离开的根源是,只有在舞台上表演才是连贯和持续的,舞台更像人生,大幕一拉开,没有回头路可走。”从专业层面来讲,比起电视剧拍不好可以再来一条的表演方式,舞台剧上,演员力所能及地把一切经过精心设计的细节,不留痕迹地表演出来的表演方式更考究功夫。
    前不久,靳东与自己的几位好友一起成立了北京当代话剧团,成立后的第一部戏,他选择了易卜生的《海上夫人》。“在此之前,我演话剧从来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那么多人关注过,”靳东感慨。“话剧真的是举步维艰,因为它的受众面越来越窄,今天更是一个快节奏时代,没有那么多人有耐心看完一部话剧。”
    但对于喜爱它的靳东来说,不管如何,这条路还是要走下去,因为“不管再快、再高速的时代,人起码有那么一个时刻,需要静下来。如果一个人连静下心来都不懂的话,我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可怕,一味去追求快或完成什么。”况且,对于演员来说,“它是一个更加系统,并且持续连贯的一个培训学院,所以到今天,我也没有忘记初心。”
    对于话剧,靳东表示“心里总是一丝牵绊。”拍影视剧,一条不行还可以再来一条,容易养成演员的懒惰心理,但舞台剧不行,站在台上就得全神贯注,“哪怕你只是站在那里,手指头轻轻抠了抠裤脚,观众的目光都会被你这微小的动作给吸引。”这种对表演的敏感与专注,是靳东一直都在追求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在未来一两年之间,能够争取演一个话剧角色,用舞台来督促自己不要懒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