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观网络大电影《夺命稻草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徐粤春 参加讨论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乡村奇案后,袁茵回到城里的家,在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彻底向一切不幸和惊吓告别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惊悚的敲门声……这是近日在爱奇艺、乐视、腾讯、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的悬疑罪案电影《夺命稻草人》暗藏玄机的尾声。
    这时我确定,那个稻草人你甩不掉,因为他一直藏在每个人的心底。这是《夺命稻草人》告诉我们的真相。这部影片备受好评,近期荣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最佳编剧奖。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贫穷破落凋敝的大柳树村。村里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残。女主角袁茵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到村里寻找失踪的丈夫,却发现村子里正在闹鬼,两个人已经死去。稀松平常的日常所在,却隐藏着一个令人胆寒的骇人秘密……电影剧情扑朔迷离、环环相扣,充满惊悚、悬疑、紧张、刺激。影片以有躯体无灵魂的稻草人隐喻重物欲轻精神的当代人,聚焦精神挫败、情感饥渴等当代社会问题,串接铺陈整个剧情。
    影片中有两出爱情悲剧。周乐与刘露从小情投意合,然而因周乐家贫,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刘露家里的支持。因为刘露家里还有一个傻弟弟刘川,她被迫嫁给了镇上有钱的屠户人家。大龙与村长的女儿小蒙初中同学时就好上了,高考后大龙榜上有名,进城上大学,顺理成章留在城里工作、结婚、生子,而小蒙名落孙山,只能留在村里务农。人生的不同际遇拆散了这两对鸳鸯。这种爱情悲剧在当今农村并不鲜见。自然生长的情感之花,与生活现实相抵牾时,只能败落枯萎,似乎不必因此过于纠结,这只是一次情感轮回,因为还可以等待下一次阳光雨露的滋润后再次绽放。然而没落凋敝的农村,人口锐减,生活寡淡,还能有多少重温感情的机会?当人们的情感生活出现真空时,精神世界开始扭曲,直接导致行为的乖戾。
    周乐外出打工感觉一直找不到心灵归宿,面对身边的繁华世界却无人交流、无人理解,陷入了热闹的孤独。于是他回到大柳树村,做出常人不能理解的举动——日日夜夜扎稻草人,并把它们放在村里路口、麦场、田间,扎稻草人是周乐内心的痛,也是他的“秘密”。周乐的怪癖行为引起了村民的恐慌。村里有人听说周乐在外面打工时犯事杀了人,一些人认为村里命案与周乐扎那些稻草人有关。而小蒙则因爱生恨,迁怒于薄情寡义的大龙和“抢”她男人的袁茵,她对稻草人的秘密有所察觉,但任由罪恶蔓延发展。二宝因喜欢并纠缠小蒙而被小蒙的父亲打断了腿,从此成为坐在轮椅上的废人,每天坐着轮椅在村里游荡,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这些人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鲜活而又脆弱,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也有可能是幕后隐藏的“坏人”。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通过“消费控制”把人的物欲需求无限度刺激起来,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向度的人”。“稻草人”其实就是“单向度的人”的形象表述。在现代社会,一部分人在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甚至异化,影片中的稻草人就是物欲的隐喻。比如大龙在城市里是一名售楼职员,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不仅物质生活窘迫,还经常受到老板的苛责和顾客的刁难,没有得到爱与尊重,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做梦都盼望一夜之间发达发财、大富大贵。大龙的想法是当前社会大变革、大转型当中,人们再普通不过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却潜藏着危险,这个危险就是,一旦出现这种机会,人们会为了抓住它,罔顾一切、不择手段,极易走向违法犯罪,滑向沉沦和毁灭。这是稻草人所代表欲望的外在表现,物欲膨胀充斥整个人的身心,即所谓“猪油蒙了心”。每个现代人身上都深藏着欲望稻草人,当遇到适合的环境、土壤和温暖,就会滋生蔓延,赫然暴露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这一切伴随着城乡巨变、社会转型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嬗变,衍生出前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把“稻草人”的出现归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荒谬的,对人的精神健康缺乏关怀,对现代人格构建缺乏自觉,才是我们应该真切反思的问题。
    这部电影完全不同于当前网络大电影盛行的“鬼怪片”,它是在坚守传统叙事基础上对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夺命稻草人》并没有给出清除每个人内心所隐藏稻草人的良方,这当然不是一个电影所能担负的责任。然而影片无疑是成功的,它最大的价值就是用深刻的人物刻画、精彩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获取人生的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