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之前,高亚麟是《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刘星的继父;在《人民的名义》热播之时,高亚麟制片人、发行人身份更多地被提及,在投资时做好了赔40%的心理准备。如今,该剧不仅没有赔钱,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话题效应和业界好评,收视率更是破4,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的双赢,成为2017年现实题材剧的第一个爆款。昨日,高亚麟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时在做《人民的名义》时就是以《大宅门》、《北平无战事》等经典大剧为参照的,但火爆成一种文化现象还真是没想到。而他当时敢投这个剧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题材的稀缺,近十年都没有过了;第二是剧本的艺术,周梅森老师是写反腐题材政治小说第一人,剧本没得挑。至于目前该剧遭遇的“剪辑混乱”、“情节注水”等质疑,高亚麟也没有回避,“任何一个作品肯定都有遗憾、肯定不完美。影视艺术本来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也挺好,让我们做下一部戏有了进步的空间。” 转型制片人才觉演员最轻松 在公众的认知中,高亚麟一直是演员;直到《人民的名义》热播,他的幕后身份才浮出水面。作为该剧的制片人、发行人,高亚麟感慨之前当演员简直太轻松、太幸福了,“从题材的选择、剧本的选择、导演的选择、整个班底的选择,包括整个预算的控制都要操心。我们这次控制得非常好,演员的整个投入只占总投资的一半,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区间。因为这部分再大的话制作一定粗糙,没有钱制作了,这个是坚决不对的,我以后无论做什么戏都会秉持这个原则。另外还要考虑到发行,完全不是一个行当,需要的综合能力更强。我越当制片人就越想当演员,因为好轻松啊。” 该剧在筹备过程中,很多投资方都是只答应、不签约,来来回回投资组盘子成了筹备期间最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员陆续签约几乎都是冲戏来的,没有计较片酬。“都是人情牌请出的,他们的片酬都是折上折,没有一个人是按市场价,如果都按市场价的话,我觉得这个戏投资得翻一倍以上才能做到,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一个规模。有很多还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事,像侯勇老师、丰毅老师、凯丽老师、许亚军老师,我觉得个个都是男一号女一号。真的已经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真的是情义无价。” 搭上多年的人情、冒着赔钱的风险以及转型幕后的劳心,高亚麟坚定地认为《人民的名义》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为什么看上了这部反腐大剧,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特别具有当下性和时代记录意义。十八大以来,政府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反腐,从打苍蝇到打老虎。其实新闻里报道的比电视剧要热闹得多,戏里写的永远不如现实精彩。这部剧虽然也叫反腐剧,但是它其实已经跨越了反腐剧,它是一个记录当下众生相的现实主义力作,我觉得这个形容可能更加准确。” 至于此类题材最敏感的尺度和红线到底在哪里,会不会担心审查等问题,高亚麟倒是没有顾虑,“其实把握这部剧的反腐尺度,当时还没太费劲。因为出品方之一是最高检影视中心,范子文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尺度上他都最有发言权。梅森老师在这方面也非常精通,所以在这方面我费的心不多。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 客串贪官需要摆脱“偶像”包袱 剧中,高亚麟扮演汉东油汽集团董事长刘新建,曾任前省委书记、“终极大BOSS”赵立春的秘书。作为国企的老总,他伙同赵瑞龙侵吞国家资产7个亿……有网友评价:“好爸爸变成大贪官了,这比赵德汉多出5亿,这下一屋子怕是藏不下了。” 首次挑战贪官角色,高亚麟不太过瘾,因为戏太少了,“我最早出道的时候演过《乱世英雄吕不韦》里的嫪毐,其实就是个大反派。后来演了《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之后就再没人找我演反派,我其实特别想挑战一个大反派,这次终于有机会了。”高亚麟自曝,差点演蔡成功,当时因为时间的问题没有演成。 从伴随着一代人记忆的“好爸爸”到言行极其夸张、动辄试图跳窗逃脱的“大贪官”,高亚麟也是要摆脱“偶像”包袱的。“对我来说,其实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如何摆脱过去人们对我固有的印象。因为自从演完《家有儿女》的夏东海以后,我好像已经被定型了。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一见我都是叫夏东海,有的是直接叫爸爸,就是阳光老爸成了我的标签。如何让人忘却这个标签,演这么一个大反派,可能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压力。而且要颠覆花了这么长时间打造的一个阳光老爸的形象其实也很担心,怕演好了也麻烦,演得不好更麻烦。” 剧集火爆到如此程度,包括高亚麟在内,很多老戏骨们都罕见地成为了流量担当。“吴刚老师已经火到这种程度,这个还真没想到,但是我觉得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吴刚老师、白志迪老师真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老戏骨。这部戏真是又回到了手艺才是王道,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可能我说这话显得老气横秋,但真的是唯一的道路。”在“小鲜肉”霸屏的市场环境下,有没有想过也找一两枚来吸引下年轻观众呢?高亚麟明确地给出了答案“从来就没有想过,因为没有意义。” 而事实上,即便起用的是一水儿的老戏骨,年轻观众依然成为了该剧的忠实拥趸,“年轻观众喜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一直在说这个。只要是成年人了,就有了明确的好恶之分,三观都已经确立,这种题材的出现正说明年轻观众有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开心的事儿。以前都是好多人在猜测、认为年轻人应该怎么样,老是想去迎合,这次《人民的名义》恰恰是扭转这个局面,好的东西应该是引领而不是去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