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琴弦上的诗人——忆音乐家张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邓建栋邓超伦 参加讨论


    2016年6月9日,又是中国音乐界一个黑色的日子,13点45分,我国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原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团长张锐留下他创作的《红霞》《海娘》《夺印》《雨花拾谱》《蝴蝶泉组曲》……还有那把终生陪伴他的心爱的二胡,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张锐192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从小随父亲学习演奏二胡等民族乐器。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在昆明艺术学校音乐美术科读书时,积极投身抗日歌咏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期间创作了风靡当地的抗战歌曲《九·二八》,作品表现了民族危亡的痛苦和人民立志反抗民族压迫的决心,歌曲一经问世,立刻就在群众中传开。1939年经由昆明地下党推荐到重庆音乐教导员训练班学习作曲、指挥。皖南事变后,又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师从陈振铎先生学习二胡。抗战胜利前夕进入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任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期间,他随野战军文工团转战华东战场,用手中的武器——二胡和小提琴鼓舞士气,激励战友。张锐先生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可以说,他是一位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
    新中国成立后,张锐先生数十年一直在部队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奏工作,其代表作有歌剧《红霞》《碧海红旗》《大江东去》《海娘》等,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特征,更为中国歌剧音乐艺术的创新及如何解决民族化的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因其为中国歌剧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2010年荣获我国首届“金葵花中国歌剧艺术成就大典——中国歌剧作曲家终身荣誉勋章”,实属众望所归。《红霞》中的《眼望红军出征北上》《太阳啊,你再照照我》《三祝红军》等唱段,数十年来流传广泛,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歌剧中影响甚大的经典,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歌剧片。此外,他还与夫人俞频联袂创作了电影《夺印》《二泉映月》(与巩志伟合作)的音乐,这两部作品的配乐中,都记录下了他真挚动情的演奏,也为电影增添了光彩。
    张锐不仅是一位历经战争烽火磨炼的作曲家,又是一位负有盛名的二胡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代表国家出访文化交流的音乐家之一,1955年随中国艺术团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1958年参加“巴黎戏剧节”,并访问欧洲2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他出色的演奏都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一致称“这是中国最好的‘小提琴’”。因此,他的二胡演奏为中国民乐在世界广泛传播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张锐还出版有二胡独奏曲集《雨花拾谱》《张锐二胡练习曲集》《张锐俞频音乐作品选》、音乐美学文集《琴弦雨丝》及《刘天华二胡独奏曲》《阿炳全集》《蝴蝶泉组曲》等多张演奏专辑。特别让人感动的是,2012年,在他92岁高龄之年,与他的女儿、作曲家张卓娅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的中国音协二胡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同台用二胡成功演奏了歌剧《红霞》主题曲,创造了其艺术人生的传奇!
    他所演奏的刘天华作品《月夜》《光明行》《病中吟》《良宵》等以及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堪称二胡演奏之经典,被誉为是最佳的诠释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二胡后辈。也许是因为他独特的美学观及常年演奏小提琴的经历,他创造性地把小提琴演奏的手法和声音的概念运用到二胡中,使得他的演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其演奏的音乐,没有过多的装饰,朴实无华,跟先生的为人一样,追求本真自然,纯洁直面。他演奏的声音饱满厚实,音色秀丽透亮,律动感极强,气势连贯统一。听张锐的演奏,你可以在他那运弓行指间,感受到他的音乐柔美里又见苍劲挺拔,激情中又含甜美真挚,真正做到了刚柔相济,人琴合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认为演奏刘天华的作品,柔美之中含刚毅,激越之处又需持重。这两者的平衡、兼顾是比较难的,这是表现技巧、技法中更艰深一步的课题”。
    张锐在长期的演奏、教学之余,潜心于演奏美学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美,我的十二个愿望”, 这是他一生演奏实践的重要理论总结,更是后辈追寻的方向与目标。他认为“音乐艺术是以一种特殊形式——在与时间同步的乐音流动中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生活的真情”。“音乐艺术家唯以寻觅乐律与自然的同步,追求乐情与理智的平衡,才能准确有序地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人间生活真情,创造出音乐的至美境界”。因此,他对音乐演奏艺术提出了12个愿望,即“音位稳,机能活;音程准,音律美;音质纯,音色富;音势贯,感情挚;节奏畅,律动生;强弱著,内涵真。”文论虽短,但言简意深,把几十年的舞台演奏经验凝练成36个字,既涵盖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演奏的基本技术要求,又从音乐表达、情感体现、音律美感、音势贯通、内涵真挚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要求,字字珠玑,寓意深刻,给我们以莫大的启迪。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真、善、美。
    张锐对待人的品德方面要求非常高,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要“轻拂琴瑟重乐品,反弹琵琶正做人”。他非常注重演奏家的人品,认为好的音乐表达,来自于演奏者高尚、优秀的人品。演奏要有乐品,做人要有人品。这正是他人生的箴言,也是他孜孜不倦的人生和艺术的追求。他还说人要活在四个世界里:第一要活在劳动的世界里,因为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要活在审美的世界里,一名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比常人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一辈子欣赏着,传播着。第三要活在憧憬的世界里,一个人要有抱负,要有理想。第四要活在创造的世界里,因为创造最有价值,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科学发明。
    “航行在音乐的海洋上,二胡是你的一支桨。航行在人生的海洋上,音乐是你的一张帆!”张锐的逝世,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重大损失。然而他的精神,他对于音乐的追求和对美与人生诗一般的感悟,一直像海洋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