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文物揭开漕粮入仓的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日报 郑旭升 参加讨论


    
    军粮经纪密符扇
    
    验粮盘
    
    官砝石权
    通州作为北京城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不光保存着很多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更留下了很多与运河相关、与文化相关、与教育相关和与民俗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运河古城。
    定烧款青花瓷片
    此块瓷片乃一青花碗足,胎质坚致,压手,色白,釉润;碗心绘折枝牡丹,线条洗练,蓝色明丽;圈足周正,足墙秀挺,足心设双环,内蓝款纵书楷字两行,行3字,为“张家湾梓橦阁”(橦字乃别字,应为潼)。清康熙年间烧制。“梓潼阁”即“文昌阁”,虽属同一性质庙宇,但名称不同。《通州志》(光绪版)记载,文昌阁在张家湾东门内。因张家湾一直是大运河北端客船码头所在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修筑张家湾城后,建了一座主管民间禄位之神庙——梓潼阁(文昌帝祠)。此块定烧瓷有两种可能,一乃本阁道士约烧;一为某举人于此祭拜祈祷后入京考试而高中,还愿定烧而献与此阁。此一残片包含多种文化。此外,定烧款中“橦”字应为“潼”字,“湾”字已经由唐代草书简化为正规楷书字。
    军粮经纪密符扇
    清政府官员非常重视通州漕运事,不断明察暗访。户部官员为防止在验收转运间作弊,制作了军粮经纪密符扇。
    此扇两面各有50个符号形状,每符形下面,多以小楷横书符号名称,符形与符号合之为一组,乃一名经纪人代号,或称之为密符。在近下端符形下,隔行竖写一名,共10名竖写。
    漕粮自大运河运到通州石、土二坝码头,本是散装,经过经纪验收并经验粮官准验后,装入布袋转运入仓,每名经纪负责验收转运者均须在各自粮袋上用优炭书写自己密符。若在入仓之前被坐粮厅官员或巡仓御史抽查出某袋漕粮存在问题,则按袋上符形查出其符号名称,再按符号名称在一本登记册上查出其真实姓名,然后严厉惩处。
    扇面上符形类似汉字草书笔体,乃因漕粮验收量甚大,大车、驳船等待转运,数百脚夫等待扛装,故过斛装袋后,必须迅速用炭将符形画书于袋上,因而符形均具有草书笔意。
    其符形创造类似汉字六书中之象形、假借与会意造字原则,如“通州”符名之符形,在扇面上书作双“十”字并列在一起,“十”字像两条大街交叉,代表城市,而通州城当时是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而且朝廷大型国仓即设在通州新、旧两城之中,因此书作“十十”密符,表示通州两城和两仓,既象形又会意。
    又如“小楼”符名之符形,纵书一笔自上至下渐粗,然后在笔画下端分向左、右各书画一上弧形线,由粗渐细。整体似一条鲇鱼。此鱼盛产于潞河中,因肉食食物颇多故。而通州古代饮食三宝中有“小楼烧鲇鱼”,名扬南北。见鲇鱼而思小楼饭馆,因而以鲇鱼形符借以代小楼,遂以“小楼”名此符形,此是假借。以通州名菜做某经纪密符。原以为小楼创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义和轩,则此符形、符名将义和轩小楼创建年代骤然提前到乾隆年间,最少提前135年。
    此扇似只制作一把,由坐粮厅官员或巡仓御史掌握,不会是人手一扇。
    铭文“官砝”石权
    此件石权为石灰岩白石制,权身为长方体,小折肩,四立面均阴刻铭文,正立面中间自右向左横刻楷书“长裕”字,取“长久富裕”之义作字号;背面横刻楷书“官砝”,表明此石权乃当时政府所规定并主持凿制;左立面纵刻“通县”,行书,标示其为当时通县政府制作之标准砝码;右侧面近边处纵刻行书两行,右为“中华民国三年”,左为“岁次甲寅年建”。在张家湾原运河码头处及通州城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石权。
    验粮盘
    漕粮自南方沿运河散装运至通州,到土、石二坝进行验收,由经纪人将漕粮装在验粮盘内,捧盘到验粮官吏处察验,再按应交糟粮数量进行过斛装袋,量足为完成任务。验粮盘为杉木制,方斗状,方口,斜壁,平底,卯榫相接,规矩轻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运河停漕后,漕粮由天津装火车直运至北京,通州坐粮厅撤除,验粮盘废用。
    清代手绘通州河道图
    这张图标有通州、张家湾、漷县及沿河一些村庄名称,还有闸、桥、堤防等建筑物所在位置。纸长55厘米,宽46厘。图中有里运河(今温榆河)、外运河(今中坝河与北运河)、五闸河(今通惠河)、饮羊河(今萧太后运粮河)、马驹桥河(今凉水河)、旧运河(张家湾至里二泗东之古运河故道)、港沟河(自张家湾至武清县界)。图中在旧运河南侧标注有堤防,称“私堤”,似是堤南临河各村为防河水泛滥而集资修筑,又注称“此堤由咸丰三年新筑”。图中在港沟河右侧画有堤防,注曰“旧堤县(漷县城)北长堤”,且画作“长城”形,表明北齐土长城至晚在民国二十五年时尚在。此外,图中一些村名如“丁家场”、“张家场”、“长店头”等为今人研究通州历史地理提供历史依据。北运河与温榆河在通州城东南汇合,而不是今天状况,为今人研究通州运河河道变化提供了历史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