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迎接第九次全国作代会:陆天明、黄传会、刘庆邦谈文学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网-文化频道 陈灿 参加讨论


    原标题:陆天明、黄传会、刘庆邦谈文学创作:达到“高峰”需直面现实 用作品升华民族精神状态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邀请多位文艺名家,围绕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谈体会、说创作、讲文艺名家的“心里话”。
    
    近日,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著名军旅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传会,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畅谈他们的创作与思考,责任与使命。
    谈创作与作品:给作家更多空间去直面现实
    “能不能让作家直面现实,允许作家直面现实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是决定我们高峰能有多高的最重要问题。” 陆天明直言不讳地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前不久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也有作家认为,当下经典的缺失与创作的浮躁密不可分。针对此现象,陆天明说,应给作家编剧更多的空间去直面现实,中国的作家和编剧还有巨大潜能可以发挥,没有这一条就不可能有高峰出现。黄传会表示,作家要历练,需走出书斋,投向人民生活,走进生活,紧跟时代步伐,永远做人民的代言人。
    从《苍天在上》到《大雪无痕》,陆天明的作品总是扎根人民,将笔触延伸到人民的生活中,使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温度。他表示,自己对人民的感情和青春时代有关,“我是知青,底层的老百姓怎么活,他们要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和我的青春岁月完全融合在一起。”陆天明说,这种感情一直在心里燃烧,左右着他的创作。
    陆天明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我写《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写了一系列的东西,就是四个字‘人民支持’,这四个字给了我勇气,给了我鼓舞。”陆天明感叹,说到底,无论是文学、小说,还是电视剧、电影、舞蹈,哪怕是美术,都是做给老百姓看的。
    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作为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的作品同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有着海军情结,创作了波澜壮阔的“海军三部曲”;他也关怀底层人民,其作品《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荣获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黄传会表示,自己的创作激情源于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海军出了一个英雄叫张超,是海军舰载机的飞行员,29岁,在飞行事故中牺牲了。”黄传会说,这样的人不写,你写谁?有一根鞭子鞭策着你,要把这个事情写出来。
    不同于其他两位作家,刘庆邦对表现小人物“情有独钟”,其最新长篇《黑白男女》写的也是矿难家属的故事。刘庆邦表示,写小人物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理想,“我对小人物的生活比较敏感,或者说我写起来更有兴趣。”他强调,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写人,写普通人,写普通的民众,而不是写神、写上帝。现实主义就是鼓励我们来写人,写人的感情,写人性。首先就要写小人物,要写普通人。“因为底层是基数最大的,小人物也是最广大的。”
    谈网络文学:网络是载体 文学的本质不变
    现如今,网络文学发展得风生水起,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移动阅读深度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传统文学作家如何看网络文学?三位嘉宾各抒己见,引人深思。
    经常更新微博,朋友圈玩得很“溜”,陆天明经常使用手机网络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对于网络文学,他有着自己的观点。陆天明表示,大量的网络文学,说得坦率一点,它不是文学。“也许跟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关,我认为它很难进入我们所认为的文学的境界里去。”
    “我自己不太同意以网络给文学命名。”刘庆邦表示,网络是一个媒体,是一个平台,我们不能因为以前把字刻在石头上,写在竹简上,就叫石头文学、竹简文学。网络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怎么变,文学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网络读物会影响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我们读传统或者经典,主要是为了提高和保持我们的审美趣味。”刘庆邦强调,大量的网络读物不但不会提高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反而会使审美趣味下降,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素质。
    黄传会表示,读书还是要读经典的。文学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语言是文学最重要的一个要素。“网络文学是不讲究语言的,不会每句话都可以给你推敲的。”他说,“但是,我们不能站在网络对立面,需理性看待。”
    谈国民精神:作家要用作品升华民族的精神状态
    当今我们处在一个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信息不断膨胀,传播载体形式丰富的大数据时代,内容碎片化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阅读兴起并逐步成为主流形式。在此环境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深阅读和浅阅读之间的关系?这种趋势是否会影响国民精神呢?
    刘庆邦表示,浅阅读和深阅读本质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不思索的阅读,一个是思索的阅读。他感叹,社会变来变去,很多人说跟着变才有力量,“我觉得不变才真正显得有力量,砥柱中流,激流很大,但是就是不动,这才更需要力量。”
    “我不是网络的反对派,浅阅读可以增加你的信息量,这没有问题。但是要提高人的素养,还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滋养着我们整个民族一直健康走下来。” 黄传会表示,他还以网络热传的“葛优躺”为引表达了对阅读与国民精神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有‘葛优躺’,我觉得这种懒散是挺可怕的事情。”他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一个资料,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派了很多特务到中国来搜集情报,当时江南很多市民拉着很哀怨的二胡,特务回去报告说这个民族没有希望了。为什么?整个民族非常消沉、哀怨,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一个民族沦陷,精神状态哀怨的、忧愁的、抱怨的。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就是很懒散,但这种情绪是一种警告。”黄传会忧心地说。
    陆天明表示,一个民族不再为明天或者为自己的精神信念去做什么事情的话,肯定持久不了。“作家在这一点上,我想也应该做一点事情,通过自己的姿态、自己的为人、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创作状态和状况来为改变或者升华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还是可以起作用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