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鸡踏莲花万岁春——藏在博物馆中的“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政协报 付裕 参加讨论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王凝《子母鸡图》纸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雏鸡图》页 纸本 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李迪《鸡雏待饲图》页 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子母鸡图》轴
    
    近代 徐悲鸿《竹鸡图》轴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丁酉新年,各地博物馆中的“贺岁”展览也大多与“鸡”有关。其或展示与鸡相关的馆藏文物、或寻找带有“鸡”元素的艺术品、或举办与年俗相关的活动,内容多样、丰富多彩。这不仅使“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新年俗,也让与“鸡”相关的文物艺术品再次走红,成为新年里的新“萌宠”。
    值此新春之际,本刊梳理了收藏在各地博物馆中古代及近现代美术作品里的“鸡”,以飨读者。
    子母鸡图感亲恩
    作为最早与人亲近的动物,“鸡”被归为六畜之一,并以形象威武、知时守信等特性被称为德禽,从古至今被赋予多种文化意义。在《韩诗外传》中,鸡就被认为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具有吉祥的寓意。
    因为“鸡”与“吉”谐音,在传统中国画中,鸡的形象也多种多样,成为中国画家最为喜爱的绘画内容之一。自五代宋元时起,随着花鸟画逐渐勃兴,鸡也逐渐成为入画对象。
    其中,在传世绘画中,以母鸡和雏鸡共同组成的“子母鸡”题材,尤其惹人关注。其常以鸡寓意,既有报答亲恩之情,也有企盼吉祥之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画《子母鸡图》就具有这种吉祥祝愿。在此幅《子母鸡图》中,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画中,一只母鸡引领着五只雏鸡漫步啄食。母鸡羽毛丰盈蓬松,目光充满着慈爱,五只小鸡依偎在母鸡左右,懵懂谨慎,小心翼翼,不敢走远。母亲对子女的照拂与子女对母亲的依恋跃然纸上,逼真传情。从技法而言,母鸡不同部位的羽毛结构质感刻画逼真,小鸡的神态与动作同样细致精微,其乐融融,慈晖满溢。
    关于5只小鸡,有专家在解读时,曾提到一个典故。相传五代时,窦禹均的5个儿子在经过家庭教育后,文采出众,位列朝班,后人引以为傲,故有“教五子,名俱扬”之说。因此,此画以5只小鸡入画,也暗含“五子登科”之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画经宋元传至明朝,深得明宪宗朱见深的喜爱。此画卷诗塘中即有明宪宗行书御题七律一首,足可见其酷爱此图,题赞以抒发感触:
    南牖喁喁自别群,草根土窟力能分。偎窠伏子无昏昼,覆体呼儿伴夕曛。养就翎毛凭饮啄,卫防雏稚总功勋。披图见尔频堪羡,德企慈鸟与世闻。
    在此题画诗中,明宪宗详细描述了母鸡悉心呵护小鸡的场面,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并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母爱的真诚和伟大。
    宋代画家对于子母鸡图的喜爱,并非个例。他们善于将情感融入画作当中,以小见大,以物寓情,将主观情感融于自然之中,追求自然生命的气韵,使整幅画面充满诗意。除上文所提宋代《子母鸡图》之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王凝所绘《子母鸡图》亦可谓是臻于形神兼备境界的精品。
    据了解,此幅宋代王凝《子母鸡图》原是《集古图绘》中的一页。米芾在《画史》中说,王凝是江南人,当过北宋画院待诏,工鸟兽,善写鹦鹉、狮、猫,不仅形似,也注重神态,自成一格。而《宣和画谱》则评价其“下笔有法,颇得生意。又工为鹦鹉及狮、猫等,非山林草野之所能,不唯责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贵态度,自是一格,苟不能焉,终不到也。”
    作为宋代院体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王凝重视写生,观察入微,用笔工整,设色绚丽,形神兼备,笔力精劲。《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曾藏其《绣墩狮猫图》一幅。
    此幅传世精品《子母鸡图》也正是传世的宋画精品。其以一只母鸡为中心,周围倚着8只小雏鸡。母鸡羽毛刻画得丰润细致,翅膀庇护着雏鸡,而8只小雏鸡中,有4只躲在母亲翅下,前后各探出两只头,母鸡背上匍匐着一只白雏鸡,正想展开翅膀往下飞,前端两只小鸡中,一只回头望着,一只张开嘴盯着母亲。这8只小鸡神情各异却可爱有趣,刻画传神,既形象又生动。
    至明代时,“子母鸡图”依然是世人喜爱的题材。明宣宗朱瞻基就有《画子母鸡图》轴传世。此幅画取材日常生活,公鸡与母鸡带领一群幼雏觅食,育幼之情跃然纸上。虽然有专家认为此画风与明宣宗不似,应出自明代宫庭画家之手,但其画鸡笔法工谨细腻,勾线柔和,干笔皴擦,并敷染白粉,有宋人工笔写生余韵。
    除此以外,清代居巢《菊下鸡雏》图轴,则表现月夜母鸡护雏的慈爱天性。此图简淡文雅,为了显示夜景的静谧,画家以墨彩倒晕皎洁的月华。作为“岭南画派”开山画家,居巢所绘风格清新秀雅、澹逸平和,展现了子母鸡图和谐安静的内涵。
    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徐悲鸿所绘《竹鸡觅食图》轴,则是一幅田园小品。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嬉戏觅食,母子之情溢于笔端。
    徐悲鸿在此图上题款为“剑青先生惠教。悲鸿廿四年冬”。此时,徐悲鸿时年40岁。他曾创作过多幅以雄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是,以子母鸡为表现题材的画作并不多见。
    在此图中,徐悲鸿以不同的笔法表现母鸡与雏鸡。其以粗细不等的墨线勾画出母鸡羽毛的丰满与蓬松;雏鸡则为墨晕法点染,深浅不同的墨韵显现出雏鸡的羽毛和稚拙的体态。
    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商承祚非常喜欢此画,其在诗塘处题有“鸡有五德,慈其一焉。蕞尔三雏,遗爱大千。我佛云是,菩提相是。大乘禅咄尔画师,造化毕宣。癸未十二月商承祚题”之句。
    雏食得虫应自喜
    与子母鸡图题材相比,雏鸡的题材在中国绘画中也十分常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画家李迪所绘《雏鸡待饲图》就颇具代表性。
    在这幅记载于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的宋画中,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仿佛等待母鸡哺食,其毛茸茸的身躯,以及如幼儿般的神情颇为传神。从创作而言,画家以黑、白、黄等细线入图,细致描绘出雏鸡毛的绒密质感,以及两只鸡雏的生动神态。
    此画题款为“庆元丁巳岁李迪画”。从款识来看,“庆元丁巳”为宋宁宗庆元三年,鉴藏印钤宋代“张则印”明代“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墨林鉴赏章”“神”“品”等。
    进入清代以后,此图由民间入藏内府,雅好书画的清代乾隆皇帝除赏识其艺术造诣外,还从帝王角度联想到勤政爱民的治国之策。其于乾隆五十三年临摹此件作品,并喻令摹刻多份,颁赐给各省,希望这些地方父母官在处理政务时要“实心经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因此,此画裱边不仅钤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玺印2方,且对幅有清乾隆御题五言诗一首,内容如下:
    双雏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未解率场啄,谁怜空腹饥。展图一絜矩,触目切深思。灾壤民待哺,慎哉群有司。
    除南宋画家李迪所绘《雏鸡待饲图》以外,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沈周绘《雏鸡图》,同样颇为精彩。
    据悉,此画原为《卧游图》册之一,构图简练,画面仅为一只墨笔写意的雏鸡。其以简约的墨线勾勒体形轮廓,背部羽毛以墨色渲染,两翅以淡墨细笔写出,颇有立体感。
    作为沈周所作有关“鸡”题材绘画的代表作,雏鸡稚嫩的形态通过水墨尽显。虽然整幅画题材简单,但笔韵内敛传神,足见功力。在画面中,沈周亦赋自题诗一首,以表情感:
    茸茸毛色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傍。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
    从自题诗看,沈周对这只雏鸡既怜爱又担忧,感情非常复杂。借物寓人,从诗中也可隐见,其借雏鸡隐喻后代,希望后人可以早日成才。
    以雏鸡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在近现代艺术作品中也颇为流行。齐白石就曾多次以子母鸡、雏鸡为内容进行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齐白石绘《雏鸡出笼图》轴,就是其中的代表。
    白石老人在画面中写意绘就竹笼一个,出笼雏鸡5只。竹笼描绘得率意随性,用笔粗犷,竹笼的栅门已经打开,5只雏鸡在竹笼外啄食嬉戏。在竹笼旁边,其又以淡墨渲染出雏鸡之形,以浓墨略点出雏鸡的头和翅膀,形态逼真,雏鸡憨态可掬、趣味尽显。
    白石老人也对此画颇为满意,自题为“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老人喜画开笼”,并且钤有“齐大”朱方印。
    雄鸡一唱天下白
    在中国绘画中,雄鸡的形象也得到了画家的垂青。明代陈嘉言所绘《鸡鸣图》扇页,自题为“癸酉八月之望写鸡鸣图。”就是描绘雄鸡报晓的威武之姿。
    雄鸡高歌,万物复苏。画面中即为破晓时分,曙色微露,雄鸡在草坡上引吭。画家以细笔直接写出雄鸡,头和背以设色表现,胸腹和尾部则以墨色的浓淡过渡,既写实而又传神。其所示“癸酉”则为明万历元年,时年作者34岁,颇有雄心壮志之意。
    清代陆恢绘《雄鸡图》轴则表现在花朵掩映的湖石之上,一只雄鸡正侧首觅食。
    画面之中,花石渲染清丽,赋色淡雅,雄鸡则以灵活警觉的姿态显示着其健壮和机敏,真实而传神。
    陆恢为清代后期的山水画大家,其作品多以摹古见长,虽然时常创作花鸟,但如此生动者却不多。他在画面上曾自题:“曾在井南寓舍时写此,后至湘中,得遍临古人名迹,然山水居多,而花鸟反不能如此肥润矣。丁酉十月恢记。”
    按“丁酉”算来,其应为清光绪二十三年,时年作者46岁。此时,陆恢对于前人笔意,已经颇为熟悉。他善于结合物象的真实形态,以求表现形神统一,画面饱满且气韵生动。
    提到雄鸡图,不能不提近现代绘画大家徐悲鸿。徐悲鸿笔下雄鸡头顶如火红冠,尾黑如漆,笔墨奔放,其所作雄鸡不仅形神俱足,更是多有所寄托。
    七七事变后,徐悲鸿身负救国之志,到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筹赈展览会。其在新加坡期间,与韩槐准先生相识并成为挚友,1939年,徐悲鸿祝贺韩槐准先生乔迁之喜,所绘《竹鸡图》轴,自题:“槐准先生新居落成,悲鸿作此申贺。廿八年九月。”并嘱郁达夫作题,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郁达夫后题画诗堂为:“朱冠白羽曳淄纶,五德彬彬备一身。云外有声天欲晓,苍筤深处卧裴真。槐准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子风,悲鸿画鸡以申贺,属达夫题之,时己卯秋也。”
    雄鸡是徐悲鸿最为喜爱的动物题材之一。在他的画中,雄鸡或昂首挺立,或登高而呼,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寄寓着徐悲鸿不卑不亢的追求。同时,他也常借画作呼唤民众觉醒,以画抗争,寄托爱国之情。
    他画于1939年的《葵花雄鸡图》轴中,一只举足漫步的雄鸡居于画心中下部,其衬景是两株高大健壮的向日葵。徐悲鸿以淡墨勾勒向日葵叶片的外轮廓线,随后又以色彩层层晕染,准确展现出叶片形貌。而立于花下的雄鸡,昂首挺立,气宇不凡,展现出徐悲鸿以画言志,抗争向前的思想和精神。
    除以上以雄鸡为主要内容的绘画以外,还有一种绘画题材流传已久,即为“锦鸡图”。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芙蓉锦鸡图》。即是表现皇家御苑中,芙蓉盛开,蝴蝶翩跹,引得栖于芙蓉花枝之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的图景。
    作为独立的画科,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芙蓉锦鸡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
    在此画面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
    此图虽有宋徽宗赵佶款御题诗,但学界对此颇有争论,并认为《芙蓉锦鸡图》仅是由赵佶亲笔题诗的一幅花鸟画,并非其本人绘制。所以说,尽管图上有赵佶的题字,但此图作者应是宋代画院高手所制。
    以锦鸡入画者,元代画家王渊所作《桃竹锦鸡图》轴亦颇为著名。其以墨代色,以工整双勾的线条和水墨渲染融为一体,兼工带写,水墨皴擦、晕染、粗细笔并用,变化丰富,颇有透明感,反映了文人的审美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