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寻宝5年,50万余件文物被发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内蒙古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孔雀雕塑瓷瓶
    
    清代绥远城“贡元”匾额
    
    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大罐
    
    元代巴思八文银牌、金牌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汉代铸钱作坊遗址出土的钱范
    
    北魏浮雕西方人物银鎏金碗
    
    民国时期阿拉善亲王达理扎雅的基辅牌旁轴照相机
    内蒙古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实施精准性普查、抢救性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工程,构建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我区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民族特色鲜明,是草原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实施精准性普查,可全面掌握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为可移动文物制定科学保护措施和规划提供依据。
    文物普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区已基本摸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遗址、古村落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儿”。而我区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到底有多厚?从2012年10月开始至2016年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内蒙古可移动文物总量由50万余件(套)增加到100万余件(套),可移动文物收藏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新发现的文物涵盖了12个盟市。通过普查,不仅摸清文物数量,不少文物的价值也得到重新认识。
    ——编者
    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个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梅刚 于欣莉
    “5年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了内蒙古现存可移动文物数量,对文物收藏单位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单位类型和行业归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首次统计。”说到5年普查经历,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部主任塔拉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5年来,自治区文物普查专家们忙碌着一件事——建立内蒙古可移动文物身份证号,这是自治区普查文物重大收获,许多珍贵文物家底被摸清。而如何利用文物服务社会,文物专家们已有谋划。
    首次在文博系统之外摸底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但我国国有收藏单位的文物长年“深锁闺中”,真实家底不详。2012年10月,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建立中央、省、市、县、收藏单位的五级普查体系,国家文物局建立统一数据库,各级普查机构和收藏单位进行数据报审,建立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可移动文物普查,涉及150多万个国有单位。
    同年10月底,内蒙古启动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各盟市文管机构专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组成普查组,对文物现状调查和基本信息登记。塔拉说:“内蒙古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但由于组织、技术等方面限制,可移动文物存在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
    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首次在内蒙古文博系统以外进行摸底,内蒙古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馆藏精品,同样有价值连城者。在内蒙古428家国有收藏单位里,有349家单位上报了文物,文物数量达到1067968件(套),其中新增文物500370件(套)。
    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部安泳锝说:“此次普查范围广泛,包括历史文物、近现代民族民俗文物、革命文物、工业遗产等,内蒙古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全国第五,新发现了很多珍贵文物,我区珍贵文物数据量有了很大提高,称为精品的文物不胜枚举。”
    据介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国有单位,涉及19个行业和系统。普查对象为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浩如烟海的文物,随着普查揭开历史的面纱。赤峰市上报的一尊陶塑人像,是赤峰市敖汉旗出土距今5300多年的红山文化时期陶塑人像。这尊通高55厘米、盘坐、口呼状的陶塑人像极为罕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最大的史前陶塑人像;鄂尔多斯市上报的带鞘短刀,是较为罕见的装饰繁复的青铜短削刀;清代绥远城将军文瑞为贡生阿其格题写的“贡元”匾额,是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及绥远城将军文瑞的重要历史实物;包头市五当召藏的印经板,人物造型吸收了西藏佛教萨迦派与尼泊尔佛像艺术因素,是清代佛教版画中不同凡响的巨制;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藏的“科尔沁蒙古族绣花短坎肩” “蒙古族兽医工具” “花鸟纹戏装木橱”等,因在文物价值的独特影响力,也首次以文物身份进行登记。
    一些收藏单位有遗珠
    在此次普查中,一些国有单位的文物由于种种原因被深锁库房,而这次引来专家重新审视。
    呼和浩特博物馆藏的黄绿彩迦陵频迦浮雕,出自元代,模制而成,泥质红胎,胎质坚硬,堪称文物精品。
    除了陶瓷、佛像等珍贵的文物外,普查人员还发现了清代《蒙古汗廷乐谱》《旅蒙商手写账簿、信稿》。《蒙古汗廷乐谱》现藏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档案馆。1955年根丕庙达瓦喇嘛,将这本乐谱献给了五世云增活佛。后来,曲本被破坏,仅留下《牧马歌》《短歌》《铁骊》《吉祥师》等15首宫廷宴乐歌曲,残存56页。经研究证明,残存的曲本是乾隆年间修订的《律吕正义后篇》中由满、汉、蒙三种文字编撰的《蒙古宫廷音乐》的一部分。《旅蒙商手写账簿、信稿》是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发现的,共130册,其中账簿有清朝时期36册、民国82册、新中国成立后2册。信稿年代均为民国,共10册。这些账簿、信稿均为手抄本,都是祥泰隆商号的。还有清代无量寿佛曼陀唐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护照、象牙灵塔、银鎏金舍利瓶等一大批遗落的文物,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
    珍贵的手迹、题词,同样是富矿。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有1950年春乌兰夫驻京时期写的“民族平等团结” “建立民族大家庭”等。还有1958年老舍为内蒙古百万民歌展览会题词:“心热冬天花也开,百万民歌内蒙来,来到北京人人爱,都说群众是天才。”这些原稿真迹是珍贵的史料。
    专项调查钱币数量
    此次普查中,我区发现的历代钱币类文物数量最大、品种繁多。同时也发现内蒙古部分文物收藏单位专业力量不足、藏品档案登记不全面、专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塔拉说:“这导致大量古钱币被装入麻袋、包在纸包或放在容器中堆放在库房,很多已锈蚀成块,在文物账本上只有一个大致数量或质量。”因此,国家文物局将钱币类文物作为专项调查对象,委托内蒙古博物院开展钱币类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方面工作。钱币调查项目组调研并梳理了内蒙古钱币类文物的分布、保存、建档、研究等现状,最终完成了专项调查项目,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钱币调查”一系列工作,实现在规范钱币类文物的建档、管理、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工作机制,将钱币类文物保管纳入全国文物保护目标。
    “钱币类文物调查、认定、登记及管理机制研究,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也为钱币类文物调查认定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文物登记管理模式积累经验。”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部业务负责人李丽雅说。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有2000多名与李丽雅一样身份的普查员,。
    建立文物大数据平台
    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表示,通过文物普查,首次全面掌握了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为可移动文物制定科学保护措施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王大方说,新发现的50万余件文物涵盖了12个盟市,通过普查,不仅摸清文物数量,不少文物的价值也得到重新认识。官方数据显示,内蒙古国有单位收藏文物总数10617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698件(套),二级文物4578件(套),三级文物7927件(套),一般文物587938件(套)。
    目前,国家文物局设有“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全国各地普查成果已经汇总于此,内蒙古可移动文物居全国第五。这一举措让文物有据可查,相当于给文物发了一张“身份证”。
    “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后,还要建立内蒙古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并使之成为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塔拉说。
    作为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试点地区,内蒙古将文物普查与数字博物馆建设相结合,以文物普查信息化、数字化为契机,全面助推数字化、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全力构建文物信息的“云时代”。
    据悉,平台不仅服务于普查登录、审核文物信息,还将在普查结束后继续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作用。比如,文物有了电子身份证后,能随时随地在系统里查询到相关信息。因此,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