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情态统辖结构的整合与变异(1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3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 马清华 参加讨论
原文参考文献: [1]菲尔墨.“格”辨[M].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Lyons 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斯托克威尔.句法理论基础[M].中译本.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4]阿鲁玖诺娃H Д.语言与人的世界[M].中译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林莲云.撒拉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6]白丁.副词连用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3):55-61. [7]赖先刚.副词的连用问题[J].汉语学习,1994(2):25-31. [8]张谊生.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6-95. [9]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㈡[J].古汉语研究,1988创刊号:50-55,1989(1):74-81. [10]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J].古汉语研究,2000(4):23-29. [11]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J].语言研究,1988(1):18-28 [12]彭利贞.论情态与情状的互动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5):51-58. [13]马清华.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语言科学,2011(5):482-496. [14]马清华.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M].待出版. [15]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6]Pottier B.拓扑学与语义学[J].张祖建,译.国外语言学,1987(1):12-16. [17]马清华,汪欣欣.何谓语言的复杂性[J].当代修辞学,2016(3):24-39. [18]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要素[J].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诱《淮南子注》中的动结式研究
- 下一篇:“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