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摘要】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田野调查;第二,借鉴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口头程式理论方法;第三,重视语言学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的交叉研究。
    【作者】赵学清[1] 孙鸿亮[2]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2]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关 键 词】社会语言学 民俗语言 田野调查 口头程式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YY015)
     
    民俗语言,又称语言民俗或民间语言,狭义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口头习用语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表达习惯、行为方式等”[1]297,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本文用广义的定义,即包括民间文学与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
    以往对民俗语言的研究,多在民俗学科的视野范围内,语言学对其研究充其量只是研究词汇中的一部分——“熟语”。我们在对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戏曲歌谣等语言完全可以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对象之一。因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民俗语言因流传于口头,具有生活化特征,与民俗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语言因社会阶层和文化程度等产生的言语共同体,自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有机内容。但如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开展民俗语言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本文拟对其研究方法谈几点认识。
    西北地区戏曲歌谣的民俗语言研究对田野调查重视不够。社会语言学是在社会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的基本内容是考察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必须建立在充足的资料库基础上。其中很多资料要求调查自然发生的语言事件,因此田野调查就不可或缺。民俗语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特别重视田野调查。一方面,西北地区戏曲歌谣,如秦腔、皮影戏、陕北说书、花儿、陕北民歌等,大都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积淀着我们先民的智慧和经验。它们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依据,并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但从整个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由历代精英们创造的各类经典构成的。虽然这些经典的思想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全部。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民俗文化中的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也都是今天的社会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另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民俗文化中的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带有民间阶层表述其信仰、观念和思想时的显明言语特点,值得深入探讨。又因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和现代传播方式迅速改变,西北地区戏曲歌谣处于生存危机之中。现有的一些研究资料还不能满足需要,田野调查工作亟待加强。西北地区戏曲歌谣的民俗语言独具特色,完全可以使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秦腔、“花儿”、陕北说书等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与社会环境,依托其语境和听众才显现其完整价值。因此,相应的民俗语言也应注重其民间“活态”。如陕北说书依附于民俗信仰仪式而存在,分为“会书”和“家书”。最原始的陕北说书就存在于僻远农村的庙会和村民居住的窑洞院落,尤其是每年农历3~7月,子洲、横山、靖边、安塞等地农村庙会活动开始举行,“会书”进入旺季,数以百计的说书人流转于不同的“台口”,这构成了他们活动的空间。只有跟随说书人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庙会,亲耳聆听那伴随着纳鞋垫的妇女的嬉笑和孩子们的嘈杂声的演唱,才能真正了解陕北说书,从说书人庙会表演现场获得的录音资料才能作为民俗语言研究完整的有价值的语料。否则,我们通过舞台或书面文本所看到的只能是丢失了民俗语境或语音的陕北说书,这样的研究显然是不完整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