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注重语言外部因素 语言接触会产生语言演变的连续体——《语言接触中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


        论文作者简介:
        苏金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在语言的接触中,语言会有那些变体呢?语言的变体又是否会有固定的模式和发展规律呢?在本文中,作者认为语言接触会产生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文章讨论了标准汉语和粤语书面语相接触后产生的语言变体,并且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当代中国语言接触中可能产生的连续体模式。
        文章结构如下:一、语言变化的自然主义观与谱系树模式;二、语言接触的有关理论和语言演变的语言区域模式;三、语言接触中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四、当代中国语言接触可能产生的三种连续体;五、语言演变连续体模式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讨论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之前,作者首先讨论了语言接触理论中的谱系树模式和语言演变的语言区域模式。谱系树模式最早由施莱赫尔提出,虽具开创性但也有其不足。岑麟祥认为谱系树模式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徐通锵认为谱系树模式没有顾及到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且“把语言关系简单化和理想化了”。作者认为,在实践中谱系树模式无法解释语言接触所产生的语言变化。在论及语言区域模式时,作者回溯这一模式的形成历史,认为这一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解释语言接触的结果,而无法解释语言接触产生的语言变体及各变体之间的联系。
        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语言接触中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作者认为标准汉语书面语和粤语书面语之间的语言接触产生了四种语言变体,包括标准汉语书面语、香港书面语、混合语、香港书面粤语,以及传统书面粤语。作者据此概括了语言演变的抽象模式:A—Ab—AB—Ba—B,字母的大小写代表该语言变体中成分的不同,字母大写代表某种语言在该变体中所占成分多,反之则代表某种语言在该变体中所占成分少。
        作者以此为依据,阐明了当代中国语言接触可能产生的连续体模式。文章列举了普通话和老派方言之间语言接触产生的连续体、标准普通话与混合语接触产生的连续体,以及普通话与闽南语接触产生的连续体,并且举例说明了带有方言特征的普通话的具体特点。闽南方言和粤语量词“间”对台湾普通话与香港普通话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量词“间”在香港书面汉语、台湾书面汉语和内地书面语中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大。闽南方言与粤语中“有”的用法对普通话产生的影响,与前例类似,“有”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中的用法扩展到了内地普通话中,此时的内地普通话也就带有方言特征。接下来作者分别论述了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产生的连续体和汉语与外语接触产生的连续体。
        根据以上论述,作者最后总结了语言演变的连续体模式对语言变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并且提出了这种模式中尚存的两个问题:其一,连续体中的语言变体缺乏量化研究;其二,现在还缺乏对语言变体的变化方向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应当为语言规划服务。
     
    (本文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卓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