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感官系统与语言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2:11:17 《当代语言学》 顾曰国 参加讨论
3.4 胎儿听觉与视觉研究 根据胚胎发育学,耳朵发育包括三个显著的部分:(1)外耳,负责收听声音;(2)中耳,负责声音传递;(3)内耳,负责把声波转化为神经脉冲以及注意平衡的变化。三个部分在发育学上有不同的发育来源,而在功能上同属一个功能单元。胚芽22天就有内耳发育的迹象(Sadler 2012,Ear一章)。20周胎儿就开始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部的声音,六个月以后就能够听到妈妈的语音,甚至对妈妈语言的韵律敏感起来(Karmiloff and Karmiloff-Smith 2001:1-2)。 如果我们以胎儿开始听到妈妈的语音为分界点,那么乔姆斯基的语言器官初始状态(即)的时间点就不是出生日,而是要提前至少3个月。乔姆斯基也许会辩白说,这对他的天赋论无大碍,因为语言的天赋知识是“基因划定”的③(Chomsky 1995:14),听觉模态的起始时间跟外部语言(E-language)的形成时间有关。换言之,外部语言不是在出生后才开始形成,而是在未出生前就萌发了。 眼睛的初始萌发也始于胚芽形成后的第22天(Sadler 2012:415)。跟听觉模态截然不同的是,视觉模态开始接受外部刺激必须等到出生后。婴儿的视力跟成年人相比是较弱的,特别在分辨率上(Slater 2001)。人们不禁要问,视觉模态有没有先天的东西?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除对光作出反射反应外,通过视觉看到的形状、大小等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见下文的讨论)。从视网膜感光、视觉神经传导和中枢神经处理的整个过程看,我们最终能够看到的应该是跟视觉细胞对应的光点、离散且不连贯的模糊形状等。但实际视觉体验却是完整的、三维的、连贯的画面。神经学家还无法从神经学角度解释视觉信息处理跟实际体验不一致的问题,他们称之为“捆绑难题”(the binding problem,Kolb and Whishaw 2005:272)。然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视觉模态有天赋的东西,正是视觉天赋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体验。格式塔理论的核心人物Metzger早就提出“视觉律”(见英译本Metzger 2006),即视觉有天赋的、无法违背的视觉规律。这里值得回味的是乔姆斯基在他的著作里经常引用笛卡尔“三角形”来为他的天赋论辩护。笛卡尔的天赋“三角形”跟格式塔的天赋视觉律是不谋而合的(顾曰国2010:297)。 婴儿的视觉世界跟成年人肯定是不同的,因为婴儿的视觉模态跟成年人相比尚不成熟。“小小婴儿的世界跟成年人相比是贫瘠的,但在出生后3至4个月内,许多视觉功能便接近成年人”(Slater 2001:12)。然而有些研究表明,虽然婴儿在出生后视觉模态才开始接受外部信息,但这不等于其视觉模态是“空的”。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就有先天的人脸喜好(Slater 2001:19-21)。 3.5 小结 上文显示,胚胎学对人类感官模态的研究,以及由此引发关于感官模态的天赋性问题的探索,所有这些大大促进了研究者重新审视乔姆斯基的“语言器官”论和福德的言语模块化理论,同时也触发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基于视觉模态的手语研究。作为本节结语,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乔姆斯基的语言器官论,所强调的是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即正是人类的物种特征赋予人类语言能力,从这一点上讲,语言是天赋的,因为人类物种特征是天赋的。福德的言语模块化不是从生物层面上讲的,而是心理层面上的。人类多模态感官系统的生理特性是天赋的,弄清楚天赋的生理特征并把研究成果用来评估语言器官论和言语模块化理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哲学反思
- 下一篇:英语母语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