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41 光明日报 郑永春 参加讨论
关于设立国家科普奖的建议 针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缺乏动力投入科学传播的现状,结合我自己的科普实践,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讨论。 首先,建议在科技奖励体系中设立国家科学普及奖。对国家长远发展而言,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是科学发展的两翼,不可偏废。科学普及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影响深远,要从国家层面肯定科普工作的重要价值。另外,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应明确要求开展适度的科学传播,并列入考核目标。 其次,做好科普人才的遴选。并非所有学科和科研工作者都适合做科普,医学、保健、养生、食品安全等学科的科普很受欢迎,但数学、工程等学科的科普比较困难;有些科研工作者比较外向、愿意分享和交流,但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不善于表达。因此,会做科研、写论文的是人才,善于科普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人才。建议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和人才遴选方面要公平对待科研和科普,为科普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前景。 最后,针对受众需求实现精准供应。科普并非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而是平等地分享知识与探索的乐趣。目前推出的科普作品大多属于广谱型、普适型,缺少明确的受众定位。因此,建议科普工作要明确受众对象和责任主体,“科学传播”重点面向全民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普及”重在将艰深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公众可理解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教育”重点面向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传授科学方法。同时,建议根据公众的知识结构和受教育程度,根据内容深浅和年龄特点进行内容分级,分别提供给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中学、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受众,并为中小学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提供课堂教案和授课素材。这就像做菜一样,虽然都来自菜市场相同的原材料,但厨师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的口味做成川菜、粤菜、湘菜、东北菜等不同风味。即便是同一主题,也应根据受众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对科学传播内容和风格进行相应调整,这是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的关键一环。 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不能变成可做可不做的“副业”。从社会效益分析,它决定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就某种程度而言,决定着国家创新能力,影响着中国未来;从科学发展规律而言,科普是科研事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只有公众理解科学,才能支持科技发展。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研人才队伍,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希望能有更多科学家投身科普事业,把我们对科学普及的重视,由“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京科博会十九载见证中国智能时代
- 下一篇:即时翻译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