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简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24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参加讨论
张伯江,代表作《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和一般语法理论,侧重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汉语研究论文五十多篇。 《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一文是对功能语法理论的简要介绍,以及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文章分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一、功能主义的语法观;二、功能语法研究小史;三、语法成分作用的层次;四、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法;五、动态的论元结构观。下文我们简要介绍。 一、功能主义的语法观 功能主义考虑的所有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语法何以如此”的问题,而这正是形式语法学者不会引导人们去考虑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属于人类的天赋。作者从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出发,阐述功能主义的语法观。 介于功能语法是个松散的学派,各家在不赞成“句法自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其他问题上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作者选择的是在理论语言学界影响比较大的“美国西海岸功能语法”作为代表,来对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两个学派的语法观进行对比。 简单来说,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的对立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以语言的天赋性问题为例,形式学派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与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行为无关的。他们发现,小孩子在生长环境中所能接受的语言输入是极其有限的,从环境中学习的机会也不多,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就很快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语言规则,显示出一种天然的对语言结构的掌握能力。形式学派认为,不用语言能力的“天赋说”无法解释。 功能语法学者认为,“天赋说”是一种逃避。有很多证据显示语言行为的许多方面是跟人类认知的其他方面紧密相关的。比如,人的记忆的惊人能量,概念的范畴化,语法的象似性等等。因此,几乎没有理由认为语言能力是独立的纯属天赋的。 功能学派在与形式学派的博弈中渐渐发展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对形式学派的反叛是功能语法兴起的重要动因。那么功能语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