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称谓“VP的”的特点及其使用动因分析》简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32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 马伟忠,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句法语义、词汇学。 基金项目: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 & ZD175)资助。 汉语中我们大致具有三种职业称谓的构成方式,一种是类似于英语“动词+词缀”派生而来的职业称谓词,如“演员”、“作者”(参照英语中“teacher”、“translator”),一种是由职事动词直接转指施动者而来,如“编辑”、“导演”,另一种是“VP的”结构,如我们会把“司机”称作“开车的”,这第三种情况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这种职业称谓生成方式所涉及的问题有三: (一)相对于“司机”,“开车的”具有怎样的句法、语义特点? (二)为什么“开车的”一般可以表示职业称谓“司机”,而“开宝马的”“开缆车的”不可以?为什么有些职业名词没有相应的职业称谓“VP的”表达? (三)交际中人们是否选用职业称谓“开车的”受到哪些认知、语用因素的制约? 针对第一个问题,作者指出语料中职业称谓“VP的”中的VP大部分都是动宾短语形式,符合朱德熙(1983)提出的“的”字结构转指规则,其中“VO的”转指动作V的施事。虽然也存在少量“VP的”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的情况,如“猎人”-“打猎的”,但是作者认为“打猎”的语义结构隐含着“捕捉猎物”的动宾短语形式,并不影响“VP的”中VP为动宾结构的句法基础。而“VP的”所体现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语义特点是,职业事件内容一般是由重复性动作V和动作关涉对象O组成,具有现场感。 接着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职业称谓N(如“司机”)、职事VP(如“开车”)、职业称谓“VP的”(如“开车的”)的认知加工模式进行论述,指出职业称谓N属于Langacker(1987)所提出的总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表示事物的名词性述义,职事VP属于与之相对的序列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表示过程,其时间序列得到凸显,而职业称谓“VP的”既有过程的某些属性,又有事物的某些属性,是一种中间类型的述义,文中将这种复杂的非时间性关系的加工模式称为“内显性总体扫描(inner-display summary scanning)”,这种扫描方式与以往总体扫描所周知的“照片”特点以及序列扫描所周知的“电影”特点不同,它是将拍到的场景图片拼合成包含全部场景的360度三维全景照片,现场感得以增强。 那么为什么“开宝马的”得不到职业称谓的表达?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从理想化认知模型入手,指出与“开宝马”相比,“开车”更符合“司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属于典型事件范畴,而“开宝马”只能归入边缘范畴。基于这一观察,文章进一步指出有些职业名词没有相应的职业称谓“VP的”是因为这些职业名词所表示的职业事件内容较为复杂,其操作模式、内容模式、义务模式不明确,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比如“工人”就无明确的职业事件内容、“编辑”的内容模式较为复杂等。 最后文章从认知入场与职业地位两个方面诠释职业称谓“VP的”选用的认知、语用限制。文章指出职业称谓“VP的”的选用与面称时的认知选择有关,面称时“VP的”的定位性较N来说更强,这一特点背后的机制则是认知入场的难易程度,文章认为“VP的”转指N这种转喻思维的认知基础就是人的参照体认知能力(名词短语认知入场策略之一),“VP的”显著性高于“VP的N”中的N,认知入场更容易。第二,根据对职业称谓“VP的”所指称的职业地位的观察,文章指出人们对某一职业的主观评价越低,该职业名词可以用“VP的”表达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这种低主观评价所引发的语用后果是,职业称谓“VP的”用在对话中多带有轻视、嘲笑的贬义色彩。 (本文刊于《世界汉语教学》第29卷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