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题结构生成的线性机制(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10 《外国语》2015年第38卷第 杨小龙 吴义诚 参加讨论
4.实例分析 4.1 “怎么说呢” 本节以真实话语语料为基础,力求证明 Topic[Subject+VP]的线性序列是话题结构生成的基本序列。我们具体考察了北京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有声媒体资源网。先看两例含有插入语“怎么说呢”的话题句: (10)中的“副局长”是交际双方兴趣之所在,最后一句的“这位副局长”指上文已经提到的“最‘牛’副局长”,是在语篇层面上自然引发出的话题成分。在话题结构构建过程中,作为程序意义的“这位副局长”首先生成并占据话题位置,并制约之后述语的概念表征。同理,(11)第二句中的“这小子”也是在语篇层面上引出的话题,与前文中提到的“小许”和“他”共指。 更为重要的是,(10)和(11)中的话题成分“这位副局长”与“这小子”被抛出后,紧接着出现的不是相关述语,而是一个人们日常惯用的插入语“怎么说呢”。从语用上说,此类用法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如说话人对所言命题的态度、评价等[9]。“怎么说呢”既表明语用态度,又用来作为话题标记语,即帮助听话人发现和定位话题。通俗点讲,说话人在抛出话题之后似乎像录音机一样“卡带”了,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对脱口而出的话题进行阐述。从技术上讲,当“这位副局长”和“这小子”两个话题出现的时候,后面各自的相关述语还未形成,即述语句法表征的构建还未完成,这清楚地表明移位分析的不现实性。 除了帮助听话人发现话题,“怎么说呢”还具有延续话轮的功能。说话人不想失去说话的权利,就使用“怎么说呢”表明自己还有话要说,属于话语未结束语(utterances incompletor)[29]。说话人在话题成分脱口而出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对其进行评说(即相关述语尚未形成),为了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话语权,使用“怎么说呢”来维持话轮,从而赢得一些时间完成对相关话题的描述。请看下例: (12)中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是一个完整的小句充当话题(徐烈炯和刘丹青[41]同样认为小句可以充当句子的话题,如“小张骗老婆,我不相信。”)。“农民工子女上学”是个不易评述的话题。但是说话人不想失去自己的话语权,为了能够延续话轮,运用插入语“怎么说呢”来提醒听话人自己还言犹未尽,从而为自己赢得了酝酿述语的时间,使得当前话题得以继续。 从另一方面看,有关话题结构的两大观点对立还在于,是否承认汉语是话题突显性语言,是否承认汉语与英语有所不同。如果不承认汉语是话题突显性语言,不承认汉语与英语不同,只好不承认有“汉语类”话题或“悬垂”话题,只有这样才能用移位观来分析话题结构的形成。Shi[30]坚持认为,汉语中并不存在“汉语类”话题:只要在述语中或者述语后面多加一些话就一定能够找到话题的空位。这种坚持理论上可以无限添加述语的做法,反而更加证实了话题结构并非是一个脱离语境(context-free)的句法现象。要深入探讨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我们自然要在言语互动这个更大的语篇语境下进行。请看下例: 例(13)中的述语受到“悬垂”话题“他的居室”的限制,是对话题成分的生动描述。(13)的述语中没有适合话题“他的居室”的空位出现,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具有桥接效果的关联。具体来说,述语中“做饭炉子”等与话题“他的居室”之间在语义上是一种领属关系,而在语用上则具有“桥接”效果。这也进一步说明“悬垂”话题与其述语之间并不存在句法层级关系,反而说明线性序列是“悬垂”话题结构生成的基本机制。以上含有插入语“怎么说呢”的话题句证明了话题结构是按照“Topic[Subject+VP]”的线性序列动态进行构建的。作为语篇构建过程中熟知的信息,话题首先出现在句首位置,并具有语篇赋予的程序意义,受到限制的述语遵照线性序列而后出现,并围绕话题进行表述,形成“相关”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了2”对事件的存在量化及标记事件焦点的功能
- 下一篇:三维语法的析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