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与汉语音段音系(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26 《当代语言学》(京)2014年 林燕慧 参加讨论
4.汉语音段音系 由于汉语少有词缀构词(affixation)并且音段层次的语音变化比较少,汉语音段音系的研究一向没有声调的研究那么广泛深入。早期除了北京话的音段音系及儿化之外(Cheng 1973),其他方言的音段音系则较少有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过去二十多年来,以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和优选论分析汉语方言音段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有关音节影响音段音系分析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普通话或北京官话舌尖元音的分析。Lin(1989,1992,2007)主张舌尖元音的底层表达只有一个辅音,例如,“四”和“社”的底层表达分别是/s/和/s/,如(20a)所示,(20b)展示非线性分析的推导。 比照Chao(1968:24)的分析,所谓的舌尖元音其实是舌尖辅音的延长,因此是个辅音韵核。既然每个音节都必须有韵核,/s/必须在音节化时加入韵核,韵核的音段必须是浊音,但是其他的语音特征与舌尖辅音相同。 第二个例子是北京儿化。Lin(1989,2007:184-8)认为北京儿化是一个类似两个音节合并成一个音节的缩减(syllable contraction)现象。根据最大原则(maximality principle),只要结果是可接受的音节,词缀和词根的音段尽可能连结到一个可接受的最大音节。(21a)中,每一个音段都可纳入单一的音节,可是北京话不能有两个辅音韵尾,所以儿化时(21b)的[n]韵尾必须排除。由于发音的不相容,舌尖元音和高前元音不能和儿韵尾并存,因此(21c)和(21d)加入一个韵核。此外,为了尽量保存原来所有的音段,(21d)原来的高前元音以介音的方式纳入音节。 (21) 第三个例子是平定方言儿化(徐通锵1981),如(22a)所示,平定方言儿化是中缀构词(infixation),而且韵首[x]和词缀[l]构成复辅音。为什么不像其他方言采用后缀构词(suffixation),而且为什么产生复辅音呢?Lin(1989,2008)的优选论分析显示其他包容词缀的选择都被和音节有关的制约条件排除。 (22) 儿词缀置于词根之前,如(22b),违反音响度排序原则;置于词根之后,如(22c),则违反[ι]不能是韵尾的“韵尾条件”(CodaCondition)。以中缀的方式置于韵首之后,如(22d),违反“无复韵首”制约条件(NoComplex-Onset)。为了不违反这些音节制约条件,平定方言选择将韵首和词缀合并成复辅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