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粳”字的读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2:11:19 今日语言学 汪平 参加讨论
7月25日,“今日语言学”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王洪君老师的文章《“粳”字的读音》。随后,我们收到了学界同仁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些反馈意见。其中,苏州大学的汪平老师从地方文化和方言的角度谈了他对“粳”字读音的看法。 我国的大米,按照黏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有三种:糯米、粳米、籼米,糯米最黏,籼米最不黏,粳米居中。但是,这三类米的普遍流行,连带这三个名称,都只流行于说吴语的江浙地区,並非全国通行。从江西开始直到云南的南方大片地区,没有粳米,更没有粳米的说法。在赣语、湘语和西南官话裏,只有糯米和占(zān,阴平)米两种。占米又称饭米,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做日常米饭的。其黏性程度最低,实即籼米。 北方不以大米为主食。但是,如果吃大米,倒多为粳米。如天津的小站米,东北的大米,在黏性度上,都属粳米。北方虽不普遍说粳米,但北京还是有粳(jīng)米一说的。侯宝林的相声《改行》里说到著名京剧艺人刘宝全改行卖包子,外带“粳(jīng)米熬的粥”。东北人常说南方的大米不好吃,指的是湖南等地的占米,即籼米。在东北人看来,黏性大的粳米好吃,岂知在江浙以外的南方人看来,黏性小的占米才好吃,粳米黏性太大,他们吃不惯。袁隆平研究出来的高产稻,全都是占米。反倒是江浙人的观点跟东北人、北京天津人一致,认为黏性大的粳米更好吃。 所以,用“粳”字的多少,不是以南北方为界,而是江浙地区和北方用“粳”,南方大部地区不用“粳”。贵阳话把“粳稻米”的“粳”读成“耿”(开口、上声),就因为那是外来的。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中古二等字有个特点,今方言中往往有文白异读,白读洪音,文读细音。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它跟各地方言正相反:白读细音,文读洪音。不清楚这一点,很多语音现象都无法解释。“粳”是一种米的名称,一般只用在口语中,所以只有白读。在吴语都是洪音,但在北京话就是细音,这是符合规律的。同类的例子如“隔壁”的“隔”,北京话白读jiè。 至于审音时要不要完全接受北京口语的语音,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作者简介 汪平,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方言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担任《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执行主编,专著有《贵阳方言词典》、《苏州方言语音研究》、《方言平议》、《吴江方言志》、《苏州方言研究》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cháng卿还是刘zhǎng卿
- 下一篇:“解州”读音的语言学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