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到罗马字——现行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形成经纬(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0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 周程 参加讨论
接到美国教育使节团关于改革国语、采用罗马字的建议之后,日本教育当局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尽管国语改革问题只是使节团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来的,但它毕竟反映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意向,因此日本文部省下属的国语审议会迅速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于当年审议通过了由1850个汉字组成的《当用汉字表》。1947年、1948年国语审议会又分别审议通过了由881个汉字组成的《当用汉字别表》以及《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与此同时,国语审议会还审议通过了《现代假名拼写法》,对过去的假名作了进一步的简化处理[56]。这些文件的相继问世,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日语的基础[57],而且对中国五十年代的文字改革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8]。 为进一步落实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日语罗马字化建议,1946年6月日本文部省专门设置了一个罗马字教育推进机构——罗马字教育协议会。同年10月,该协议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举行罗马字教育的意见》和《罗马字教育指针》,建议中小学从1947年度开始在国语课程中导入罗马字教学内容。此项建议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过程中究竟应该采用哪种罗马字拼写法? 当时城市名、街道名、铁路站名以及英文公报、占领军关系文件中的相关拼写采用的都是“修正平文式”,大气候可谓对“修正平文式”主张者比较有利。但是“日本式”支持者们认为,教育使节团并没有否认“训令式”等拼写法,故主张对内继续执行日本政府早年通过的“训令式”。罗马字教育协议会最终采纳了这部分人的意见,并向文部省作出了在学校教学中引入“训令式”的建议。对此, 一直将“训令式”视作为军国主义产物的“罗马字推广会”的成员们当然不表赞同。于是,沉寂多年的“修正平文式”和“日本式”主张者间的争论又开始出现了[59]。为避免激化矛盾,文部省最终决定将罗马字拼写法的选择权交给基层教学单位。这样,民间发行的罗马字教科书便出现了“训令式”“修正平文式”和“日本式”三种形式[60]。 1950年9月,美国教育使节团再次赴日。该使节团巡视后认为,自美国教育使节团首次赴日以来,日本在汉字和假名的纯化以及普及罗马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实质性地触及日本国语的简易化与合理化问题。基于这种判断,该团又向日本提出了四项国语改革建议,其中的第一条是应该“研究一种使罗马字系统能被最为简易、广泛地使用的方法”[61]。但是美国教育使节团的这一愿望,并没有在占领期内变为现实。文部省国语审议会罗马字调查分科审议会及其前身罗马字调查(审议)会虽然很早就开始讨论罗马字拼写法的统一问题,但是直到1953年3月才勉强达成共识,通过了《关于罗马字拼写法的单一化》建议案。以此为基础,1954年12月,日本内阁以训令和告示的形式公布了《罗马字拼写法》和《关于罗马字拼写法的实施事宜》,并在文件中宣布终止执行1937年9月日本内阁发布的题为《关于国语罗马字拼写法事宜》的训令[62]。 (二)《罗马字拼写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日本虽然费尽周折终于通过了罗马字拼写法的“单一化”方案,但事实上日语的罗马字拼写并没有由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一化。1954年日本内阁发布的告示第1号《罗马字拼写法》中列出了两张表,第一表与1937年公布的“训令式”内容完全相同,第二表则是“修正平文式”“日本式”与“训令式”不同部分的罗列。告示《前言》第一条规定:“一般性地书写国语的场合,遵照第一表所揭示的拼写方式”;第二条规定:“仅在涉及国际关系、或因过去惯例一时很难更改的场合下,才不妨遵照第二表所揭示的拼写方式”[63]。显然,日本政府通过的这一新的罗马字拼写规则既没有彻底否定1937年通过的“训令式”,又没有无条件地接受1937年被否定的“修正平文式”,只是将“训令式”“修正平文式”和“日本式”各自的适用范围作了些调整而已。因此,说告示《罗马字拼写法》是一种折中妥协的产物并不过分。 根据告示《前言》第二条规定,人们在用罗马字拼写日语词语时,如果该词语涉及国际关系,则人们“不妨”使用“修正平文式”来拼写该词语。由于“不妨”不像“必须”那样具有强制性,因此此时人们既可以按“修正平文式”来进行拼写,又可以按“训令式”或“日本式”来进行拼写,如此一来,同一词语出现两种乃至三种合法的罗马字拼写形式便不足为怪。再者,由于人们很难明晰地划出一条界限以区分哪些词语是涉及国际关系的词语,哪些词语是与国际关系无关的词语,因此那些既可以解释为涉外词语,又可以解释为对内词语的词语,便有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罗马字拼写形式。这样,日语罗马字拼写上的混乱现象不可能因《罗马字拼写法》的问世而得到根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文献角度考察东巴文字符演变
- 下一篇:分化字与传统分别文概念的相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