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到罗马字——现行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形成经纬(1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4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 周程 参加讨论
[55]藤本昌司等译:《战后教育的原像——美国对日德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凤书房,1995年,第39~43页。有关使节团建议案的形成详情,参见茅岛笃:《国字罗马化之研究:占领下日本的国内与国际要因的阐明》,2009年。 [56]西尾实等:《国语国字教育史料总览》,第347~359、381~383、795页;文化厅文化部国语科:《国语关系训令·告示集》,文化厅文化部国语科,1982年、1986年。 [57]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日本文部省国语审议会对上述文件进行了重新审查,不过改动的幅度不大。 [58]仓石武四郎:《从汉字到罗马字——中国的文字改革与日本》,弘文堂,1958年,第88~89页。 [59]平井昌夫:《国语国字问题的历史》,第440~452页。 [60]武部良明:《国语国字问题的由来》,第294页。 [61]藤本昌司等译:《战后教育的原像——美国对日德教育使节团报告书》,1995年,第163~165页。 [62]西尾实等:《国语国字教育史料总览》,第436~437页。 [63]西尾实等:《国语国字教育史料总览》,第436~437页。 [64]如以日语中常见的“し”为例,按“修正平文式”的规则将其拼写为“shi”的学生比例已高达百分之七十四以上。详见中野洋《罗马字拼写法的波动》,《计量国语学》第17卷2号(1989年9月),第71~79页。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文献角度考察东巴文字符演变
- 下一篇:分化字与传统分别文概念的相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