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波普尔的科学观与语言学研究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科学研究者是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假设(即尝试性解决方案)被提出、接受检验、被推翻,导致对假设的修正或新假设的提出。新假设又接受新一轮的检验与修正,如此不断螺旋型发展,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本文将以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说明,语言学研究也可以采用波普尔的科学观,从问题出发,提出可证伪的假设,设计验证的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 
    作者简介: 
    许余龙,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 英汉对比;语篇回指。 
    相关信息: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4BYY006)部分成果。 
    (本文刊于《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36卷第1期) 
    1.0引言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科学观受到罗素和爱因斯坦等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赞赏和支持。著名数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赫尔曼·邦迪(Hermann Bondi)甚至说:“科学除了其方法,别无其他;而科学方法除了波普尔所说的,别无其他”(转引自Simkin,1993:1),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其主要科学方法论著作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1963)、《猜想与反驳》(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1963)和《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1972)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波普尔的一些科学方法论思想,并以一个实际语言学问题来说明如何将波普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语言学研究。 
    2.0波普尔的科学观① 
    2.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因此波普尔认为,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问题。他明确指出,“不是其可证实性,而是其可证伪性,才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理论]系统的划界标准”(Popper,1935/2002:18)。他认为,科学的核心特征是,科学中的陈述至少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可以证伪的,科学的目标便是提出一些可证伪的陈述。例如,“黄金能溶解于盐酸中”是一种科学陈述,虽然是错的,因为该陈述可以证伪;而“一些中药有助于治疗H5N1禽流感”则是非科学陈述,尽管可能是对的,因为该陈述不可证伪。因此,他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也称为证伪论(falsificationism)。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