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起源时代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2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王晖 参加讨论
二、新石器中期到晚期前段的文字性符号与“文字画” 新石器中期到晚期前段是中国文字孕育的“文字画”与“文字性符号”时期。在这一时期,凡是多个具有文字性符号组成的图案或图画,我们可以称为“文字画”,或称为“文字性图画”;而那种单个的具有文字性功能且和后来古文字字形密切相关的当称为“文字性符号”。 1.史前的文字性符号 至于山东大汶口晚期文化莒县陵阳河、大朱村、诸城前寨等遗址的陶器符号,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象形性的图画符号就是早期文字。这种观点是对的,因为一种符号是否属于文字就要看它是否符合文字性质。因为这种图画符号象形性程度高,一看其形便知其代表的对象及其意义,随之便可读出其音,这样就和语言中的语词结合起来了,于是就具有早期文字的性质了。例如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中“斤”(附图1上左)、“戉”(附图1上右)、“旦”(或释为“炅”,附图1下左、右)字[30],凭借其形体就可知道其含义并读出它们的读音。 我们赞同多数学者认为陵阳河大汶口晚期遗址陶符是早期图画文字,其实也是按文字性质来要求的。不过这种早期图画文字应像裘锡圭先生所说的那样是用作族名的“原始文字”[15],尽管裘先生后来改变了自己的看法[22],但笔者认为他早期看法基本是对的。不过称这种陶符为原始文字也并不恰当,笔者认为应称作“文字性符号”;其后到了组字成句时才是早期文字。 随着考古出土器物上所见符号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更早的文字性陶器符号。其中最主要的当数上世纪80年代的河南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的甲文和安徽蚌埠双墩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的刻划符号。 贾湖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遗址是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河南省舞阳县发现的。贾湖遗址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的是出土了一批距今八千年左右的龟甲契刻符号及骨笛,其中标本为M344:18的龟腹甲上刻有“目”字(见附图2:1)①,其标本为M387:4的龟背甲碎片上刻有“九”字(见附图2:5),其他还有“乙”、“甲”、“八”、“九”、“日”、“永”等符号,多与殷墟甲骨文中的写法很相似。 贾湖遗址碳十四测定数据目前已测定5个,其中一期两个,二期两个,三期一个,总体都在距今7 000年-8 000年之间,若按树轮校正数据则在距今7 500年-8 500年之间[31]。贾湖遗址龟甲契文的时代不仅比山东陵阳河等大汶口晚期遗址的时代早了约两千多年,而且其使用的材料也直接与后来殷墟甲骨文的材料相同,因此一出土便受到了学者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贾湖遗址龟甲契文为我国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2],李学勤等学者也在国际考古刊物撰文认为贾湖遗址龟甲契刻符号表示了与原始礼仪或祭祀活动有关的特定含义,经长时间的使用最后进入到文字系统[33]31-44。随之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科学》)迅速对此文作了评论,虽未能接受其文的主要观点,但亦有支持者,而且也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这些资料的重视程度[34]723。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距今8 000年左右的贾湖遗址和殷墟甲骨文有4 000年左右,似乎二者之间还接续不上,解释起来困难较多[35]。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胡應姬鼎試釋
- 下一篇:甲金文“阜”字及字符“阜”的两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