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明末《葡汉词典》的汉字(6)


    6.误标字
    
    《葡汉词典》的编写过程,估计分为三步:先由西士根据某一本葡文词典拟定词条,再由中国合作者写上对应的汉语字词,最后才由西士逐条给予注音。写注音时,西士不能尽识其字,且未必每一条都问到中国教师,于是便有可能误标。不过,误标的责任未必全在西士,因为中国人照样会念白字,而如果提供读音者与书写汉字者不是同一人,如果此人识字不多,读错的几率就更高。这方面的问题,涉及汉字的辨识和认读,故在此一并略述。
    汉字演化至明末,距离现代已不远。《葡汉词典》上所见的汉字,展现了明末民间使用汉字的情形,对于考察近代汉字的流变是一份珍贵的资料。今天通行的许多简化字,在那时已具其形,有些甚至显出取代的趋向。如此看来,二十世纪以来倡行简化汉字,实为一项“扶正”的举措,使一批早已简写的俗字获得正字的身份。
    
    ①Brinco,葡语名词,义为“娱乐、游戏”;“清景”,指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游玩休闲的好去处,语义上与“玩耍”多少有些关联。字母“p.”盖为拉丁文post scriptum(又及)的缩略。
    ②Porta,葡语名词,义为“门”。
    ③对应于葡文Perra, femea(母狗,雌狗)。“狗奶”这一构式,同于“狗母”(见葡文词目Cadela“母狗”,55b),为粤闽方言所特有。这方面的问题不属本文的讨论范围。
    ④《玉篇》以为“柰、奈”二字可通:“柰,那赖切,果名。又‘柰何’也。”但正统辞书以区分居多,如《洪武正韵》泰韵:“柰,尼带切,果名。徐锴《韵谱》云,俗别作‘奈’,非。”
    ⑤前者是葡语动词,后者则是同义的拉丁语动词。
    ⑥la'=lan。《葡汉词典》的拉丁注音中,常以类似符号“,”的一撇代表尾音-n、-m。
    参考文献:
    [1]曹维城 《六书辨正通俗文》,乾隆五十七年清稿本。
    [2]陈彭年 丘雍等 《广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丁度 《集韵》,中华书局1988年版。
    [4]顾野王 《玉篇》,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
    [5]黄征 2005 《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6]康华伦 2011 《罗明坚和利玛窦编辑的所谓〈葡汉辞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Português)中的一些不一致》,魏思齐主编《辅仁大学第六届汉学国际研讨会“西方早期(1552-1814年间)汉语学习和研究”论文集》,辅仁大学出版社,153-179。
    [7]林尹 高明 1968 《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学院。
    [8]刘复 李家瑞 1930 《宋元以来俗字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
    [9]陆费逵 欧阳溥存等 1915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
    [10]释行均 《龙龛手镜》(高丽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1]司马光 《类篇》(姚刊三韵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2]宋濂 《篇海类编》,续修《四库全书》本。
    [13]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14]颜元孙 《干禄字书》,宽延二年,龙谷大学藏本。
    [15]杨福绵 2001 《罗明坚和利玛窦的〈葡汉辞典〉(历史语言学导论)》,载Witek(2001):99-141。
    [16]姚小平 2011 《西方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7]于淑健 2012 《敦煌佛典语词和俗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8]乐韶凤 宋濂等 《洪武正韵》,《四库全书》本。
    [19]赵红 2012 《敦煌写本汉字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周长楫(主编) 2006 《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