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度的《贫困时代》将一个特殊时代的集体记忆和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以文学的笔法还原为可感可触的生活,有过类似生命体验的读者会觉得似曾相识,会随着作者的笔触重返对一段历史往事的记忆,由此感到岁月之流虽滔滔远去,但往事并不如烟。 《贫困时代》虽然是小说,但明显地呈现一种非虚构的叙事特点,这是因为在整体叙事上,书中所描述的贫困时代的往事不光与作者自身的回忆和想象相关联,而且也与同时代人共存的集体记忆相贯通。从小说真切的描摹中可以不断地翻寻出人们所曾经面临过的那些社会大情势、大运动、大事件,诸如“四清”、文化大革命,以及林彪坠机、周恩来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等等,可以说发生在20世纪1964年至1976年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种种大事几乎都容括其中,并且与生命个体的切身体验、命运遭际和感悟思考交集在一起,这种类似的时代经历和相近的生活体验,很容易使同时代人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认同感。 小说以一种绵密的近乎是原生态的写实叙事,给读者展现出处在历史时态中的乡村景象,让读者去体悟最真实的乡村历史情境。尽管达度把他的小说叙事视角,限定在湖北江汉平原江阳县鲫鱼湖这样一个看似很局限的小地域中,但仍然能感觉到书中所铺展出来的一种开阔的画面,因为小说虽以湖荒野地的杨林公社丰湾大队为背景,却以此为视点,观照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国底层乡村社会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并且为以后续写后续年代的叙事预留了充足的小说空间。读者通过《贫困时代》一方面可以去了解中国农民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处境,以及普通农户家庭和个人所经受过的生存苦难与精神困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叙述人物成长经历的过程中看到人格的塑造与生长,正是无数个个体,甚至是卑微的小人物的生存史,共构了中国人的生存史和精神成长史。 明显地,作者达度始终“在场”,他不仅是一个文学的观察者、叙述者,同时也将主体自我依托于小说中的人物应运东身上,担当着众多历史事件的目击证人的角色,叙述着一种“在场性”的乡村历史和个人命运史,以一种切身的生命感知,书写着可以触摸具体场景和生活毛刺感的“体验”的乡土,描摹着一个个具体的乡村小人物的生存形态和生活的许多细微之处,还原着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在人们心灵上所留下的记忆的刻痕。这些来自乡村第一手的鲜活的“在场经验”,以及展示乡村人物鲜活生态的叙事,是具有特殊魅力的,也是他人所不可复制的,这不仅对普通读者是一种阅历补充,而且也为过去了的时代留下了一份真实的民间备忘文本。贫农父子应格严、应运东成为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他们的命运纠葛也成为小说叙事的中心线索。两人虽然是父子,一老一少,但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对峙和较量。儿子处在弱势,应格严正当壮年,两方相持,却难克对手,最终是父亲的死消解了对峙,儿子也在对峙中成熟成长起来。达度有意从父子二人的对立中形成一种对比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农民身上有关奴性和去奴性的思考。与应运东相衬托的是他的父亲应格严,生活中一向老实无怨,最后受人诬告被整死。他在外面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在弱小的儿子那里却是恃强凌弱,常常在家里靠打骂儿子来发泄生活重压下所产生的怨气。应运东则是用发犟、自虐、饿饭来反抗父亲的暴打,在这种对峙和不断的抗争中,他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从顺从到反抗,从自虐到自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所应有的人格尊严,而不愿再像父辈一样满身奴性,卑微地活着悲惨地死去。达度偏爱应运东这个人物,甚至可以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汇聚着他个人经验与经历的总和。我的这种判断,并不仅是基于作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姓,而是因为读《贫困时代》,有时候就如同在读达度本人的人生故事,或许作者并不一定肯承认这一点,但他成长时期所处的特殊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和个人的经历,与他的生命、感情密切关联,成为他创作的记忆之源,在小说中处处都留有显目的痕迹。虽然我们并不能说达度就完全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应运东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叙事,糅合着作者的想象,但对应运东这一人物的刻画,达度很自信地依凭了本体经验的可靠性,从而完成了对自我成长的书写。当然,促成应运东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是读书对他的人生和人格成长所产生的影响。酷爱阅读的应运东喜欢一切文字,他摸螺蛳捉鱼摘莲须,把挣来的钱都用于买书看书,阅读使他从无知状态进入知之状态,思想和心理从幼稚到成熟。应运东读书的经历给整个故事的进展提供了一个个波澜,也因为小说对此的偏重叙写而显得过于写实,明显与作者的生命轨迹有大量的细节重合。 《贫困时代》体现了达度丰富的人生阅历,细致地展现出大量的农耕、捕鱼等乡村经验,也注意从丰富的民间话语中去提炼吸纳有益的资源,收集了民谣、农谚,将时令节气、民俗风情、民间俗语等融入到作品中,也糅合了带有乡野气息的土语、俗语这些鲜活的民间语言,小说叙事的生活质感也由此而生。但作品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最突出的问题是在素材的剪裁上不够精练,枝蔓伸展过多过密,有些遮蔽了主干,在提升人物性格上也多少显得有些笔力不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