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思流淌于现实之河


    萨特的“文学介入观”认为,文学既超越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作家要面对现实,揭示人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危险,以及改变的可能性。曹无为的长篇小说《老鼻涕》正是这样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作家的笔触,集中在中国中部的一个省会城市。辽阔的江淮大地,土壤肥沃,气候温润,人杰地灵,自古即为商楚文化的植根地。小说中,沉郁的恨骚离赋,忧伤的巴人传奇,炫丽的巫峡瑶姬神话,忧伤的楚王台遗址,载歌载舞的黄梅大戏等描写,展示了商楚后裔一路走来的精彩人生,同时,将文明的触角伸向历史的纵深,增加了文本的厚重感。
    小说描写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显示出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人物的风采。剧作家秦时月执着而专一,艺人陶馨温柔而戒备,教师萧君可真诚而忧郁,副刊编辑孙园子理性而迷失,商人田车子宽容而仗义,法官香姑正直而热情。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个性与共性共存,使其轮廓清晰,个性鲜明。
    小说中反复出现“耳提面命”的家教场景,特别引人注目。主人公之一的萧君可,一直勉为其难地坚持家教。老师或学生的侃侃而谈,师生间形神毕肖的互动,往往会让读者想到孔夫子教学的真实记录——《论语·侍坐章》里的场景。古代私塾与现代家教,沿着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重叠呈现。阅读这样的文字,或许会给读者以历史镜头再现的阅读快意,也或许会感到有些枯燥、艰涩。不过,这种原汁原味的描述,还原了生活的本色,透射出现代“家教”的具体细节与某些局外人难以尽知的事实。
    书名“老鼻涕”这个意象新颖而别致。章回体的叙述方式,显示出作者深得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微堂奥。一个章节叙述一个大致完整的情境或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承上启下,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散韵体式结合,亦是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散句叙述为主体,韵文歌咏为辅助。这部小说开篇与结尾,重复吟唱“鼻涕歌”,以达到首尾呼应,余韵连绵之效果。书中的诗、词、歌、赋等,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同韵文的不同体式,作者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深厚功底。
    小说的布局“形散神聚”。作者突破了结构文本时,以“家”或“家族”“公司”“村庄”等为依托的窠臼,也没有所谓的“中心故事”,没有激烈矛盾冲突。就其叙述方式而言,看似“形散”。不过仔细揣摩,却也“神聚”——小说以萧君可的职业生涯为核心,串联起急剧变革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几位商楚后裔,在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会城市,不期而遇,相识,相交,相知,相亲。在寻常生活的背景下,表现了这个特殊时代的精神煎熬、灵魂救赎与事业追求,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与谐调,展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生活本身的荒谬。
    “写今天”“为今天而写”“写给多数人看”,这种难能可贵的介入姿态,显示出作家始终让自己的文思流淌于现实之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