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 聆听启智 智造“明师”


    聆听启智 智造“名师”
    
    任勇著《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聆听大师讲座,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拓展能力,可以学会治学,可以探索合作,可以给人知识、智慧和启迪。
    我参加过许多学术会议,聆听过许多大师的讲座。在北师大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我聆听过钟善基、顾明远、林崇德等教授的讲座;在华东师大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期间,聆听过周之良、谢维和、孙维刚、张思明等专家学者的讲座;在参加北师大博士课程班学习时,我聆听过石中英、王定华、俞启定等教授、博士的讲座;在参加一些教育学术会议和课改会议的过程中,聆听过袁振国、刘彭芝、魏书生等专家的讲座,等等。此外,我还利用各种机会聆听全国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如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的报告、歌唱家刘欢《西方音乐史》的报告、著名记者水均益的《战地记者》的报告等。
    细细数来,我至少听了100场以上的讲座。对于讲座,我都会认真聆听,细心感悟,深度思索。讲座听多了,大脑开敞了,知识增多了,教育“智慧”了,“品位”提高了,也就有“文化”了。
    一场精彩的讲座,往往内容丰富,给人以领悟和启迪。我担任厦门一中校长后,利用各种机会请大师到学校讲座,让老师们近距离接触大师,聆听大师讲座,进一步提升一中团队的品位。我惊喜地发现,老师们的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他们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教育理念更趋于教育的本原,讲座带来的“文化育人”效应是我始料不及的。
    近年来,我也曾应邀到高校为学生、到中小学为广大教师作讲座,讲座的课题有《走向卓越:为什么不》、《为学有道》、《新课改:课当如何备之》、《研究让教育更精彩》等,讲座结束后,我经常会收到听过讲座的教师发来的邮件,大多鼓励我将讲稿整理成书,或对讲座给予评价。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老师听了我的《教师发展之道》后,主持人总结道:
    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们零距离感受了真正的教育大家风范,享受了一场教育故事的盛宴。这一切都来自于任局长的不吝分享——不!我更愿意用“任老师”这个称呼。任老师不愧是数学特级教师,他的0.618情愫,他的灯谜与数学,他的数学小品文,他写的一本本关于数学教学的专业书籍,让我们对冷冰冰的数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数学可以这样的充满理趣和感性之美,这样的有文化韵味,这样的浪漫迷人。
    让我们回答任老师之问:“走向卓越:为什么不?”努力做到:去夯实教师发展之基:一点知识懂一切;去追求教师发展之核: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去展望教师发展之最:实现教育人生的充分发展。
    我认为,当教师就要当“明师”。“明师”者,顾名思义,就是“明白”之师,就是贤明之师——思想开明,明白事理,不固执,不迂腐,宽怀大度,理解人心,尊重人性,通晓教书育人之道,把学生“引”向或者“导”向成才的道路。同时我也认为,讲座听多了,就能为走向“明师”奠定基础。讲座像烛光,探索者不忘烛光;讲座像路石,奋进者感怀路石。当然,听讲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借鉴,积极思考,先谋后动,在且行且思中走向教育的真谛。
    我给年轻教师作讲座时,结束语常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因为你们年轻,所以你们拥有;但未来未必属于所有的青年人,它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有进取精神的青年。”(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4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