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现代阐释的路径与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16 未知 李健 参加讨论
李健 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教授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生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由于古今文学艺术形式的延续性与传承性以及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稳固性,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并没有过时,很多理论内容在当下仍是鲜活的,完全能够与现代对接,参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建设,在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中发挥作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参与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建设,应视具体内容区别对待。有些理论因为言说的对象消失已经不合时宜,更多的理论如关于文本、创作、技法、批评、鉴赏等理论,直接拿过来或略加改造就能成为现代文艺理论的内容,还有一些则需要花功夫运用智慧去着力改造方能成为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如何改造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使之能够参与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建设?一直是困扰当下的难题,也是人们争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无价值的焦点之所在。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要参与现代文艺理论的话语建设,一种重要的途径就是对一些核心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现代阐释,赋予其既不违背古代的主旨意义而又适应现代观念的理论意涵。 现代阐释是贴近现代观念的阐释 任何文学艺术研究都是阐释。阐释大体可分为还原性阐释和创造性阐释两类,在我看来,还原性阐释只是一种理想,想原原本本回到作者本原和文本本原都是不可能的。阐释毕竟是阐释者的参与过程,阐释的方向完全由阐释者左右,阐释者的个性、气质、学识、修养等起着决定作用,而且,阐释者的阐释还必须依据阅读与审美的规律。文本意义的呈现必定包含着阐释者的赋意。这就充分证明,任何阐释都是现代的。 所谓现代阐释不仅是现代人的阐释,而且还是现代人贴近现代观念的阐释。尽管任何阐释都是现代的,并不意味阐释者可以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本原,在尊重历史与本原的同时使阐释向现代靠拢,适应并符合现代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学界流行一种观念是已经过时,也就是说,古代的文艺理论与现代的文艺理论无法通约。其主要原因是时代已经变化,文学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的观念不能适应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需求,不能在当下发挥作用。乍听起来,这种观念似乎成立,其实,却背离了文学艺术发展的逻辑,也背离了文艺理论发展的逻辑,同时,也背离了阐释的逻辑。这一问题本身很大,我们无法展开,只能简单解释。从文艺理论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有价值的理论观念都是建立在文学艺术实践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形式会发生变化,观念当然也会产生变化,然而,在这些变化里面,仍有许多不变的东西。这是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与传承性,形式摆脱不了历史,观念也摆脱不了传统。任何文学艺术都是在传统与历史基础上的创造,现代也是如此,哪怕表面看来全新的艺术,仍然会留存先前观念的踪迹。这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逻辑。从阐释的角度来说,任何阐释都是现代阐释,都必须遵从一定的阐释逻辑,不管是对古代的阐释还是现代、当下的阐释都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普遍理解的可能性。这种阐释的逻辑,以前理解为基础,以经典逻辑为基本规律,以非经典逻辑为理解建构,充分尊重同一律和矛盾律,在此基础之上实现阐释的创新。现代阐释之所以不可能是原本的还原阐释,就是因为它追求的是观念创新。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必须遵从的原则。 现代阐释的路径:从范畴和原理切入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是范畴文艺理论,很多重要的理论观念都是通过范畴表达出来的,范畴中蕴含着原理、命题,因此,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应围绕范畴和原理展开。 其一,从范畴入手,抓住范畴的某一有生命力的意涵进行现代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众多范畴,其中包括核心范畴和非核心范畴,由它们构成一个看似松散实则严密的话语系统。可以说,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筋骨,弄清楚范畴的意义非常关键。每一个范畴都产生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形成自己的核心意涵,后来在运用的过程中,核心意涵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被充实,或被挪移,或被删减。无论如何,这都是这个范畴的意涵。因此,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意涵众多,就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生成的。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范畴,首先要弄清范畴意涵及其演化。而范畴的现代阐释,要选准范畴意涵与当下的衔接点。在这众多的意涵之中,究竟哪一个能够与当下衔接?这其中阐释的逻辑就会发挥作用。阐释的逻辑左右阐释者,赋予他(她)以科学的方法,给予他(她)清晰的判断,使之有能力认识彼时的历史语境不一定适合当下的语境,从而找到现代阐释的切入点。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现代阐释,先要理清楚其古代的意义,然后再赋予其现代的意义。 其二,着眼于原理,抓住范畴或命题中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行现代阐释,赋予其理论的生命。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很多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或潜藏在范畴中,或隐含在命题里,它们与范畴和命题有别,也可能与范畴和命题同一。这些基本原理在古代是原理,在今天还能不能再成为原理,需要认真辨析。客观地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很多基本原理在当下仍有意义,仍是原理,然而,有一些原理却失去其原先的价值,需要重新阐释。比如赋、比、兴非常古老,当下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很少使用起兴的方法了。这是否意味赋、比、兴失去价值?不能轻易下结论。赋、比、兴的意涵非常丰富,起兴只是众多意涵之一种,而且是很小的一种,还有很多意涵,其中不少可以与现代衔接,比如,比兴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就不过时,当下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花功夫弄清楚。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很多看似过时的原理仍包含着合理的成分,需要在阐释中发掘,应弘扬它的合理内容,抛弃它的不合理的成分。这是现代阐释必须坚持的立场。 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范畴和基本原理,考量它们的现代意义,并切实将其运用于现代文学批评之中,可以准确验证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价值。 现代阐释的方法:还原与比较 阐释是还原的过程,尽管还原的程度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现象还原,但是,也应该坚持。同时,阐释更是重新赋意的过程,不管赋意是有意还是无意,都确确实实地在赋意。还原是为发掘这一理论、范畴的所谓本原意义,寻找这种意义和现代文艺理论嫁接的点。这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继承。重新赋意则立足于当下,从这一嫁接的点出发,结合现代文艺理论的实际情形赋予其新的内容。当然,这一理论内容必须真正地能和古代衔接得上。这是重新阐释,这种阐释是对古代文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当下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与世界文化相融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几乎完全借鉴西方,堪称西方文艺理论的翻版。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由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被误读为文化的落后,因此,近现代知识分子拼命学习西方文化,崇拜西方文化,以至于造成今天的局面。现在,如何将西方的学术观念和话语体系民族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是我们今天需要深思的。当今,必须深化对传统学术的研究,包括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以古释古不是高明的方法,高明的方法是比较,将古代文艺理论放到世界文艺理论的大背景上去看,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在比较中选择,在比较中建构。以古释古的虚妄还原弊端很多,极容易将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引入死胡同。因此,必须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艺理论,以充实我们的文艺理论。这才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光明之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