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文论话语构建(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百年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新文艺发展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相结合的过程。单就与中国传统文艺相结合而言,这一历史进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历史背景、以民族形式的追求为起点的,对传统文艺在新文艺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定位经历了从以批判继承为主到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或曰“转化创新”为主的历史转型。“民族形式”“批判继承”“转化创新”是这一历史演进中的三个关键词。 (阅读原文)
    
    对延安文艺讲话“引言”所提问题的理论思考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所以召开,总体来说是为了“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具体来说则是为了解决在当时形势下“文化战线”(“文化的军队”)和“军事战线”(“拿枪的军队”)存在的尚未“结合”的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毛泽东提出了文艺界使命任务,也就自然地提出了实现这一使命任务“应该解决”的五个具体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对这五个问题的具体阐述,是1942年5月2日毛泽东所讲“引言”的主要内容。 (阅读原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范式转换与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创立与发展,实现了世界美学史或艺术理论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变革与范式转换。应该从何种层面或何种意义上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哲学和美学的“革命性变革”,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阅读原文)
     
    
    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意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的人民性价值导向,此后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高扬文艺的人民性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鲜明特点。本文通过在双重视野融合中发掘其在今天仍激荡着我们的问题意识,在历史的赓续和问题性的接续中思考如何以中国理论有效阐释中国文艺实践,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研究走向深入,以此激活新时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蕴含的问题意识。 (阅读原文)
     
    
    文艺话语中国学派的模式和道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文艺角度透析社会公共空间问题,深刻考察“五四”以降中国文艺发展中的得与失,初步建立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叙事的基本框架,为世人提供了文艺发展模式和道路的中国方案,形成西方文艺美学之外的东方审美现代性话语。 (阅读原文)
     
    
    新中国“人民文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实践经验
    新中国文学是人民的文学,她自觉地把人民作为自身的核心价值,有无人民性是我们衡量新文学的首要标准,人民文学是进步的,反之则是落后的,我们确立起了人民文学的中心地位。新中国文学关于人民性的主要内涵在于: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以广大人民为表现对象的文学、礼赞人民的文学、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文学,在人民文学中,人民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估价,人民是时代的中心话语,是英雄的代名词,是力量的源泉,这是一种新的文学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标志与重要成果,它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文学理念范式的确立。 (阅读原文)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文论话语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19届年会,感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 
     
    
    【相关链接】
    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文论话语构建(第一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