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迈入新征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1:11:10 未知 李利芳 参加讨论
李利芳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儿童价值观塑造是一个深刻的意识形态问题,儿童阅读与接受的文化产品直接而深远地影响到其精神世界建构。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化建设中居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地位,它既是服务与满足儿童阅读需求的主要资源,同时又是相关影视与游戏产品开发、儿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与内容源头。儿童文学的文化自觉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对于童年问题的认知水准。儿童文学是进步儿童观的摇篮,儿童文学引领先进儿童观并积极促进社会对儿童普遍的人文关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国儿童文学的根本任务,新发展阶段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提出更高要求。 儿童主体需要被作为尺度获得普遍共识 现代意义上自觉形态儿童文学的出现是一种价值关系的确立,它使“儿童”这一主体与“文学”这一客体建立起稳定的活动关系。儿童文学出现的历史条件是儿童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被作为了“尺度”,人类以此建立起为儿童服务的文化产品的价值标准。此标准的历史性确立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巨大飞跃,它意味着“童年”开始作为一种价值事实而非自然事实在存在,意味着儿童能够作为一种积极的主体力量参与社会实践,拥有自我价值生活。19世纪末20世纪初,“儿童主体需要”在我国被作为积极的社会问题呈现,现代儿童文学随之萌生,并始终建构为“现代中国”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百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努力将现代儿童观、童年审美资源融入中华文化创造,积极借鉴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禀赋的审美风范,开创了一条坚实稳健的本土化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一个根本前提是儿童主体需要被作为尺度获得社会普遍共识,这紧密依赖于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儿童全方位素质能力养成提出明确要求,儿童主体需要,特别是精神需求的范围、层次均面临着质的拓展与提升。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在满足儿童主体需要的意识、能力、行动上都有显著进步,特别是家庭,愈来愈追求高质量育儿,在儿童消费问题上持续在物质与精神上致以巨大投入。 提供给儿童的各类产品是为了儿童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儿童消费产品的品质很直接地体现国家的科技与人文创新能力,同时更深刻映现对儿童与国家、与人类关系问题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人们普遍对儿童主体需要致以深切关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儿童事业工作者奋进的不竭动力,它对新时代儿童文学提出更高要求。儿童主体需要既是客观事实,更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过程,它紧密受制于社会运行状态,体现出充分的时代性。儿童文化产品对儿童需要的供给,不断刺激引领着需求内涵本身的变革。从历史发展来看,儿童精神需要的代际差异性非常显著,它与儿童文学生产状况构成积极的互动。儿童文学价值视点必须始终紧贴时代的现实的儿童生活内部,深度同情其需求的当下性,前瞻感应其需求的未来性,才能引领儿童主体需要的进步。历史地辩证地实践地看待儿童的精神需要,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文学的价值导向,为儿童创作出他们喜爱的优质作品。 儿童文学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我国儿童文学自新时期以来四十余年持续致力于观念革新,创作、出版与理论研究界合力,得益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至新世纪以来,持续打造出“黄金十年”的发展格局,文学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新时代儿童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从根本上依赖于好的文学生产机制,这其中“出版与儿童文学”的精彩互动成为关键。新世纪以来,一大批优秀的少儿出版人与少儿出版社勇立潮头,创下不凡的业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舞台上亮丽的风景。集儿童文学“理论、创作、出版”三种身份于一身的孙建江,2009年曾用“出版的力量”从一个维度对我国儿童文学本土发展道路作了精准的价值判断。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主要探索于90年代的少儿出版创新,积极践行“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创造性地引领了“幽默精神”“幻想精神”等重要的儿童文学美学思潮,带动本土美学风格流变,持续整合创作力量,丰富儿童文学文体构成,打造童书品牌效应,实现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文学理想,为原创儿童文学的有效生产与阅读传播探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至新世纪初这一革新开始形成实质性的阅读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 资深童书出版人海飞长期跟踪少儿出版前沿,他从2001年的著作《童书海论》、2005年的《童媒观察》、2016年的《童书大时代》、2018年的《书是甜的——海飞童书评论集》,到2022年新近出版的《童读大时代》,跨越20年完整记录研究了中国少儿出版历程,并提炼出“童书”“童媒”“童读”等系列重要概念。在海飞的观察与判断中,“大时代”始终是关键词,他反复强调当下是儿童文学的大时代、童书出版的大时代和儿童阅读的大时代。2020年,资深媒体人陈香出版《黄金十年:中国少儿书业风云录》,作者以对少儿阅读出版长期扎实的研究,提出中国少儿出版黄金期的形成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指党和国家对作为全民阅读基石的少儿出版给予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提倡和鼓励为少年儿童读者提供了极大的阅读空间;少儿出版人展现的强烈的变革意识与进取意识。 据《2016—2020年少儿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6—2020年,少儿出版开启了飞速发展的进程。2016年以来,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品种保持在4万种左右。2016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84%,码洋比重首次超过社科板块,成为国内图书零售市场最大的细分品类。2017年,中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8年,全国参与少儿图书市场竞争的出版机构达到557家,迎来少儿出版的“举国体制”时代。2019年,少儿出版“提质增效”开始提上日程,出版机构从规模增长转向效益增长,压缩新书出版品种。2020年前三季度,在图书零售市场整体负增长的态势下,少儿市场仍实现了正向增长。 显性充分的文化现象与专家的研究成果,都有力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儿童文学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的建设成就。近年来,经历了高度市场繁荣后的童书出版逐渐趋于成熟理性,强化社会效益导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创新融合出版、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与走出去是少儿出版的时代主音。少儿出版稳增长、高品质、内涵式的发展态势为原创儿童文学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原创儿童文学与引进儿童文学的比例获得较大结构性改变,一个更加尊重小读者多元精神需求、更加召唤精品内容、更加尊重作家资源、更加有效激励作家原创动力、更多出版与文化教育机构支持、更多成年人致以关怀建设的儿童文学新时代已经来临。 充满生机的儿童文学创作景观 长期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史与学科发展史研究的学者王泉根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传统与作家资源有着高屋建瓴与系统的把握。他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与五代作家,新世纪儿童文学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儿童文学的新力量、新业态、新作为,以及地域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实力构成等,均有非常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他的研究,整体看我国儿童文学已建立起老中青持续接力的专业作家队伍,且近些年新人不断涌现,后续队伍储备扎实。从2021年揭晓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来看,获奖的18位作者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湖南、山东、湖北、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云南、安徽、陕西等14个省市,有较广泛的地域分布。作者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34岁,其中13位作者是第一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占比72.22%。获奖作者中既有专门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也有近年来跨界进入儿童文学的成人文学作家。队伍结构呈现出年龄梯度优化、创作经历与身份多样化的特点。 基于高质量内涵式出版品质的追求,近年来出版社均愈来愈重视本土创作力量培植与高层次作家队伍建设,出版社以体制机制优化,全面提高书籍设计水准、编校与印装质量,基于不同理念设置儿童文学创作奖等方式,鼓舞与肯定原创力量,大力激励与引导儿童文学创作风尚。像是大连出版社的“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接力出版社的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曹文轩发起的“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等等,近年来都已经成为儿童文学新人成长的沃土,一大批擅长不同文体、创作风格各异、未来前景可期的年轻作者茁壮成长起来,成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有生力量。 在融媒体时代,出版社纷纷以“作家工作室”这一模式试水全产业链、全版权运营、全方位版权开发,如2013年汤素兰工作室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挂牌成立,2014年曹文轩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合作成立“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2016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汤汤工作室”成立,2018年“大童话家朱奎工作室”在大连出版社挂牌成立等。名人工作室搭建起更大可能开发优质原创资源的高端平台,期待积极助推我国儿童文化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出现的最为可喜的变化是整体文学与学术界愈来愈关注重视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童年文化的气氛愈来愈浓郁,儿童文学业态持续保持活跃兴盛。儿童文学题材面向打开幅度非常大,基于审美路径的“中国童年”“童年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愈来愈显著。为儿童的文学,不仅在儿童精神生活中愈来愈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童年精神作为方法论也开始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成人的生活。 但是,我国童年审美文化的全面勃兴还没有真正到来。技术进步某种程度上会拉大儿童与文学的距离。新媒介带来的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也在深度影响着儿童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且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确也存在着在普遍意义上关切当下儿童生活现实、心理与精神现状不全面不及时,典型儿童形象塑造缺乏力度,儿童世界建造的前瞻性与未来性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均要求我们要对我国儿童文学发展水准作出全面审慎的判断。儿童文学界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打破专业壁垒,与社会各界联手,推进观念变革与文学疆域重振,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儿童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文论话语构建(第二辑)
- 下一篇:本土问题与文论发展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