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范式转换与革命变革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03 未知 宋伟 参加讨论
宋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创立与发展,实现了世界美学史或艺术理论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变革与范式转换。应该从何种层面或何种意义上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哲学和美学的“革命性变革”,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范式与方法:从方法优先到范式优先的阐释视域 毋庸讳言,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在如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议题上就一直众说纷纭,复杂难辨,甚至形成了诸多难以相互认同且截然对立的解释模式和学派观点,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官方马克思主义、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复数的马克思主义。何为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何种层面或何种意义上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转变”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最为重要的“前提性”理论工作。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开篇就专章提出了这个问题:“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后人留下现成的答案,因而,要想回答和解决“何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难题,不应简单地寄望于“回到马克思”来完成,更不应寄望于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著中“寻章摘句”或“论点摘编”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看到,卢卡奇试图以“方法优先”原则——即“辩证的总体观”来整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然而,这种“方法优先”的原则过于专注“方法”而忽视了“内容”和“目的”,容易造成理论实质与方法视域之间的断裂。这就提出了,如何避免仅从方法论入手把握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范式优先”的原则,提出从“哲学范式转换”的视域出发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试图从“哲学范式转换”或“哲学范式革命”的视域出发,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以及马克思美学革命的理论实质与历史意义。 二、范式与革命:从科学革命到范式革命的知识增长 众所周知,“哲学范式”或“哲学范式革命”的提出来自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paradigm)概念及其理论的启发。1962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概念并以“范式革命”来描述“科学革命”。从库恩范式革命理论的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本身无疑是“范式革命”或“范式转换”的经典范例。从“范式革命”或“范式转换”的视域出发,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革命性变革”意义,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较之于以往具有根本性变化的研究视域和方法。对于哲学基本理论来说,哲学范式的革命是一种根本性的转换,它将导致某一理论或学科总体问题域的改变,以至于导致一些经典范畴概念的彻底消失,从而生成全新的理论题域。因此,理论范式的审视检讨,理论范式的前提性反思批判,并不拘泥于某一经典概念或结论的对错与否,而是整体理论问题框架的彻底转换。 从范式革命的理论视域看,哲学范式或哲学思维方式不是指某种个别的哲学立场观点,也不是指具体的哲学分析方法,而是指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总体性的哲学思维方式或哲学思想方式。以往,由于缺乏这种“范式研究”的理论自觉,不仅难以从范式革命的意义上理解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范式革命”的意义,反而遮蔽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意义,以至于经常会倒退到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前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范式”的水平上来理解和表述马克思哲学。从此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范式转换”研究,对于改变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当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 三、范式与终结:从形而上学到后形而上学的范式转换 总体来看,马克思哲学在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视域,为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从范式革命的视域看,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范式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主要对象,这种哲学范式革命具有阿尔都塞所说的“认识论断裂”的特征。从此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既是传统哲学范式的终结,又是传统哲学范式的超越;既是形而上学哲学范式的颠覆,同时也是形而上学哲学范式的超越。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思想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创立与发展是世界美学史或艺术理论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变革与范式转换;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难以超越的理论视域与哲学范式。 从马克思的理论传统来看,20世纪西方哲学及美学的诸多变革和转向,依然并未超出马克思的理论视域,因为,批判黑格尔主义、终结意识形态、颠覆形而上学、解构实体本体论哲学,正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起点,是马克思当年已经开始进行并基本完成的理论任务。20世纪所发生的诸多重大哲学范式转向虽繁复纷纭、流派众多,但拒斥形而上学、颠覆本体论却构成其鲜明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凸显出当代哲学范式转换的总体特征。总之,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和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开辟了当代哲学的新方向。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经由马克思的肇始赋予了崭新的意蕴。马克思以实践哲学思维方式完成了西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从而开启了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批判与颠覆。马克思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的终结、对逻各斯主义的颠覆、对终极本体论的摧毁,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真正的思想理论范式的革命,建立开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崭新范式。 四、范式与解放:从存在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的批判美学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范式转换,势必要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的范式转换。围绕“人的解放何以可能”这一核心命题,马克思开辟出现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范式与思想道路,由此凸显出人类解放的理论旨趣。按照“解放哲学”的现代本体论理解,我们可以围绕颠覆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将马克思主义美学表述为“批判与解放”的美学。正是面对和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悖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采取了双重视域的辩证批判策略,其中,“资本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构成最为重要的两个维度。应该看到,马克思在资本现代性批判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内蕴的隐性结构,即审美现代性批判,由此构成双重视域批判的现代性历史辩证法。正是继承德国古典美学传统,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以及共产主义展望,始终凸显“审美乌托邦”的追求,由此规定和指明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共产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以“批判与解放”为全新的理论视域与思想旨趣,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实现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美学史上真正的思想变革与范式革命,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哲学美学境域。当今时代依然是马克思理论所表达和把握的时代,当代思想并未超出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至今依然是难以超越的理论视域与哲学范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代小说版本研究的不同思路
- 下一篇:作为动词的文学——关于阐释学面对文学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