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意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范玉刚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作为一部“活着的历史文献”,《讲话》对中国新文艺发展的深刻影响,是任何一部文艺理论著作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其产生的世界性影响,也是任何一部中国文艺理论著作都难以相提并论的。周扬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序言”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给革命文艺指示了新方向,这个讲话是中国革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与文艺政策的最通俗化、具体化的一个概括,因此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与文艺政策的最好的课本。”[1]正是《讲话》确立了文艺的人民性价值导向,此后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高扬文艺的人民性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鲜明特点。历史地看,《讲话》是构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文本,甚至是思想底蕴所在,可以说《讲话》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产生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深沉的文化力量。《讲话》是正确理解和阐释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的路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奋斗史中处于思想奠基的枢纽性地位,是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文献,其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和在全球的流播也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多年来对《讲话》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如果仅着眼于文本自身或者文艺理论视角,很难获得突破性洞见。惟此,本文通过在双重视野融合中发掘其在今天仍激荡着我们的问题意识,在历史的赓续和问题意识的接续中思考如何以中国理论有效阐释中国文艺实践,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研究走向深入,以此激活新时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蕴含的问题意识。所谓双重视野融合是指党的百年奋斗史的长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当下性的叠加,立足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新方位与中国文明型崛起的现实指向,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视野中审视《讲话》深远的社会影响与价值诉求,及其话语表达逻辑的强大力量与方法论启示,从而为建构新时代文艺理论体系研究提供思想与学术资源。在《讲话》双重视野的融合中,《讲话》的问题意识(关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如何为群众、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发展道路与党的文艺领导权等)依然激荡着今天的我们,启示着我们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守正创新与使命担当。在一种大历史视野中才能深刻领会《讲话》如何立足“中国问题”,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提炼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问题意识的根本性价值。同样,也只有回到特定历史时空即抗战语境的当下性,才能深刻领会《讲话》把文艺工作纳入革命事业总体进程的政治诉求,旨在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经过“无产阶级意识”改造与立场情感的转变使自己融入革命大熔炉,在实现文艺大众化中牢牢掌握对“文化的军队”的领导权,是如何在历经时代语境转换中依然启迪着我们。
    洞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可以说《讲话》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文献,成功探索了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延安道路”,收获了《讲话》精神鼓舞指导下的一系列红色文艺经典,甚至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发展的“一体化”组织体系与话语体系;还以其扎根时代语境中对问题意识的提炼及其话语表达逻辑的政治诉求,为深刻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建构了一种超越具体时空条件的学术范式,为新时代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提供了思想与理论的血脉根源,其中的问题意识依然紧紧地攫住我们,为梳理和提炼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论启示。
    《讲话》是如何立足文艺发展的“中国问题”提炼问题意识的?这些问题意识是如何表述的?可以说,这些问题依然在激荡着我们对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思考,影响着我们对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研究的运思。《讲话》在逻辑起点和价值落脚点上可归结为对“中国问题”的回应,即全民抗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文艺作用的发挥。“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2]历史地看,正是“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及其文艺功能的发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其成果自然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而是在直面“中国问题”中形成了有中国气派和民族话语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今天,当我们说《讲话》的问题意识仍在激荡我们时,意在表明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一定要立足文艺发展的“中国问题”,提炼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意识思考,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深入,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诉求以中国理论有效阐释中国文艺实践和大众审美经验,建构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应有的既有民族话语特点与理论主张又彰显理论一般性和相互通约的中国文艺理论体系。
    历史地看,《讲话》是形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文本,甚至是其思想底蕴所在。今天,在双重视野融合中发掘其仍激荡着我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研究走向深入。
     
    注释:
    [1]周扬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