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被宠爱的小熊》:“深爱”的体验


    当情感被注入之后,玛丽的吼吼熊就只有一个,别的复制品无法替代。
    《被宠爱的小熊》是畅销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2018年的新作,仅就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重视了。而这位山姆爷爷于2020年去世,享年77岁,这本书也成为他留下的最后几部绘本作品之一,所以更显得弥足珍贵。
    人们津津乐道《猜猜我有多爱你》是表达爱意的绘本“圣经”,但山姆爷爷提到它时却往往相当低调,对它之所以那么畅销甚感惊讶(感觉更像是中了彩票),并总是将功劳主要归功于绘者安妮塔·婕朗,认为她很明智地画了野兔而非穿衣服的兔子形象,那种略显丑陋的野性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有不少读者向山姆反馈说,为孩子朗读那本书上的语言,就像是自己想要跟孩子说的话。身为文字作者的山姆也感觉很得意,因为他本来就是想为父母、孩子的睡前仪式提供一本适合愉悦朗读的书,让他们温情、自然地表达彼此无条件的爱。
    《被宠爱的小熊》也是为睡前仪式准备的表达爱的故事。作为文字故事,它最早收录于2001年出版的插画故事集《在月光下及其他睡前故事集》(In the Light of the Moon and Other Bedtime Stories),是其中八篇睡前故事的最后一篇,名为《划算熊》(Bargain Bear)。与其他七篇具有明显童话特征的故事不同,它更像是一个写实的故事,只是略带拟人色彩地揣度了小泰迪熊的心理反应,除此之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元素介入。读者看到这只泰迪熊跨越五六十年的辗转经历,从第一个小主人玛丽·罗斯开始,几经易手,最后又传奇般地回到了玛丽的身边。这是一个毛绒玩具失而复得的故事,但同样具有童话般的神奇感。
    在儿童故事中,玩具失而复得的故事有不少,这能唤起许多孩子的共鸣(谁小时候没丢过心爱的东西呢?),但一个这样的故事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难在故事逻辑的自然合理,最终才能令人信服。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而编造的剧情,通常孩子也不会埋单。据说这个故事创意源于山姆的夫人玛丽琳从小就拥有的一只泰迪熊。从1964年开始,山姆和玛丽琳的婚姻维续了56年,直到山姆去世,两人几乎一辈子生活在北爱尔兰的利斯本市,有三个孩子六个孙辈,两人一生情意甚笃。这是山姆爷爷为老伴写的故事,难怪如此亲切自然。
    在《被宠爱的小熊》中,玛丽很可能就是玛丽琳的化身,她是那只泰迪熊的第一任主人,为他取名为“吼吼熊”(Growly Bear),还请妈妈在小熊的两只脚上各缝了一个G和B,作为归属的标志。玛丽爱极了吼吼熊,与他形影不离,但在某个悲伤的日子,一疏忽就把他落在了火车上。因为在失物招领处长时间无人认领,小熊被很便宜地清仓甩卖,从此得名“划算熊”。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划算熊在儿童主人间易手三次:第一个男孩罗尼其实也很爱他,吃饭、玩耍、读书都带着他,还给他读了很多故事,最后只是因为长大了,家里需要更多空间,才把他卖给了二手玩具店;第二次的主人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看来是足够粗野的,还会把泰迪熊当球踢,但他们似乎也蛮喜欢小熊,当妈妈把小熊送给慈善商店时,两兄弟也是依依不舍的;第三次的主人女孩维罗妮卡显然爱极了小熊,还给他洗澡、吹干,放在安全的地方,每天晚上都要好好抱抱,但不幸的是,她的两个小妹妹在打闹中扯坏了小熊,最后妈妈只好将小熊送去修玩具的地方,实际上也放弃了他。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第一任主人玛丽与后面的几个孩子,实际上都是爱这只泰迪熊的,只是因为性别和性情不同,各自爱的方式不同。可是,为什么这只小熊似乎总是在期待他的第一任主人玛丽呢? 而对于玛丽而言,泰迪熊也是可以替代的玩具呀,即使是同一款的毛绒玩具也是量产的,为什么她会对那一只泰迪熊情有独钟,跨越五六十年还念念不忘呢? 我想,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核心的精神品质,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恰好,我也是个特别迷恋毛绒玩具的女孩的爸爸,我女儿从小喜爱各种动物的毛绒玩具,她会为每一个玩具起名字,晚上与它们相拥而眠,每有新伙伴加入,都会认真地介绍给其他玩具,仿佛它们是一个大家庭。特别有趣的是,每次外出旅行,她都要犹豫半天:这次带哪一个相伴出行呢? 在我看来,这类行为不但有趣,而且相当有益。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主要是被爱的一方,但对于爱的体验而言,这是不够的,孩子往往选择与有生命的宠物或无生命的玩具形成另一种紧密的关联,在那种关系中扮演家长的角色,通常是给予爱的一方。而充塞毛绒玩具可以在任何时候满足拥抱的需要,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即使是成年人在有毛绒玩具可以抱的状态下,也可以抵御被拒绝带来的颓丧,更何况总是处于弱势的孩子呢?
    毛绒玩具对于儿童来说,绝对是伟大的发明。它们总是能承诺无条件的爱,在父母缺席时给与持续的、不可动摇的舒适保证,并且在游戏中绝对听从孩子的安排,包括有时也不得不接受孩子破坏性的折腾。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安全的体验爱并练习建立关系的过程,而玩具本身对他们来说是有灵性的,换句话说是独一无二的。当情感被注入之后,即使天下有一亿个一模一样的泰迪熊(甚至还有升级版的),玛丽的吼吼熊就只有一个,别的复制品无法替代——这种感情是不是也很像是爱情呢?
    习惯于“客观理性”看问题的成年人,不一定能理解故事中那只划算熊的视角,在客观世界里,他不过是那些孩子的玩具。但当你试着把他看作独一无二的吼吼熊时,他便有权利享有适合自己的爱。《被宠爱的小熊》这样的绘本故事,让读者得以站在小熊的立场上来观察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故事里的孩子们都是善良活泼的,那些小主人也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小熊,但大概只有故事之外的小读者,才有机会以小熊的视角来体验那些被爱的过程。也许,读罢这个故事,他们在与自己的玩具相处时会更多了一重关注: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爱对方,但可曾考虑过对方真正的需要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课题,也许需要用一生去琢磨。
    《被宠爱的小熊》当然是一个儿童故事,但作为山姆爷爷为老伴写的故事,也免不了有他们之间的情感密码。故事里失而复得的神奇固然令人感慨,但更让我感慨的是,小熊在几次易手的过程中都没有找到适合的归宿。罗尼告别了划算熊,那是成长的必然,但那样深爱他的维罗妮卡也不得不放弃,只是因为她的生活环境并不适合这只小熊。想来要长久相处,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恰当的环境和时机。当山姆·麦克布雷尼写下这样的睡前故事时,应该也是在给大小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吧,否则他不会写下如此睿智的结语:“当有人如此爱你的时候,看到光明的一面并不难。”
    作为文图共同讲故事的绘本,这里还要特别赞一下这本书的绘者山姆·阿瑟——对啊,名字恰好也是山姆! 关于这位插画家的生平信息很少,只知道他毕业于英国的西英格兰大学(位于布里斯托),学的是插画专业,2011年出版的处女作《聪聪去哪了》(Can You See Sassoon?)曾入围水石书店奖与红房子童书奖,而且他小时候最爱看的绘本是艾伦和珍妮特·阿尔伯格夫妇的作品,所以想来是比较年轻的插画家。这位山姆小哥既为其他作家的作品绘制插画,也自写自画了一些绘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本的“与爷爷共度的四季”系列(Seasons with Granddad),讲述小男孩山姆与爷爷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一起在大自然里尽情享受的体验,故事温馨感人,用墨水笔和水彩绘制的插画灵动而温暖。
    在《被宠爱的小熊》中,山姆小哥那种明亮温暖的风格依然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图像叙事处理得非常恰当。考虑到这原本是一个以文字为主的睡前故事,山姆·阿瑟在这里做了巧妙的结构处理:在前面四次玩具易手的部分,他各用两个对开页完成一个过程,中间穿插着小图和单页图来调整节奏;来到玩具修理师的仓库时,变成了跨页图,节奏放慢,位于角落的残破的小熊堕入情绪的最低谷;接下来,由暗变亮,修复好的小熊出现了转机;然后来到那幅对开页飘着雪花的夜晚图景,一对老夫妇走进那家古董店,读者似乎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接下去,便是重逢的高潮……这整个叙事的过程,松紧有致,颇有点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引人入胜。
    据说,这位年轻的山姆还是一位音乐家,在他不画画的时候,就会在钢琴上弹奏颇有难度的肖邦的乐曲。也许,在不知不觉间,他也将那温柔的旋律揉进了绘本中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