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天下无字书》中赫然写着一行大字——“读不完的书,行不完的路”。丁学良这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一改以往学术专著的写作风格,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游学经历,其中既有与世界顶尖学者的近距离接触,也有对世界精英学府的亲身体验;既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敏锐分析,也有对于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无字大书”的感悟。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丁学良。 丁学良著,北京大学2011年5月出版 “我的故乡是皖南,那里除了盛产穷人外,还盛产文人,因‘文’而名垂青史者历朝历代都不缺乏,这其中就包括了20世纪初从美国名校留学归国并做了很多有意义工作的胡适之博士。在我们皖南学童幼稚的心灵里,著名学府的魅力无异于虔诚信徒心目中的本教圣殿。”丁学良说,当地有一句民谚世代相传:“三代不读书,放出来一窝猪。”所以,丁学良从小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封神榜》,稍微长大了一点,又爱读《红楼梦》和《东周列国志》,再长大了一点,就酷爱读《史记》。“因为家里穷,看的大多是残书,但经典终究是经典。”在丁学良看来,“大学兴,国家才能昌盛。同理,读书才是穷人家孩子翻身的正道。” 当记者问到读书与行走的关系时,丁学良说:“当代世界,书越来越多,判断哪些书是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优先读的,哪些书不需浪费时间,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必须首先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跟以前非常不一样,我们的祖辈一辈子都在同一个村庄里度过,我们的父辈在自己国家里度过了一生,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有机会在很多地区、很多国家之间跑来跑去。这些年来,我做的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方面跟人家讲最近我读过什么好书,另外一方面举办论坛,主要讲我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环境里面的观察、比较和一些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