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发展应有自身价值取向 ——访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 改制后,大学社变成了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已经走出了事业和企业的模糊地带,今后需要面对的是毫不含糊的市场竞争,掌握一切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市场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谈生存、谈发展。——左健 2010年6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一年多来,该社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他表示,该社转企改制走向市场后,发展的机会多了,生存的压力也大了。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一年来的市场摸索和社会实践,该社逐渐明确了发展思路,选择并确定了自身发展的市场价值取向。 坚持“学术立社,品牌兴社” 《中国新闻出版报》:以前,人们觉得大学出版社的日子较为好过,不愁没米下锅,转企改制后的情况如何? 左健:转企改制是必须的,否则出版社的发展很难与市场接轨。但转企改制后怎么办?市场上有什么样的新发展动向?什么样的发展思路适合自身特点?这是我们大学出版社面临的首要问题。既然市场化这一关必须要过,我们就愉快地接受,就积极想办法去适应市场。以前,我们认为高校资源多,出版老师和学生需要的图书就行了,但现在行不通了。随着出版业逐步市场化,民营企业也参与竞争,这就逼迫我们大学社一定要按市场规则行事,学会竞争,做市场的弄潮儿。 《中国新闻出版报》:大学社走上市场后,如何选择和发挥自身的出版优势? 左健:大学社的优势各不相同,这是每个大学社的立社之基、发展之本。对于南京大学出版社这样的综合性高校出版社来说,无论改制前还是改制后,所依托的南京大学的学术资源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承担学术图书的出版和传播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学术出版是我社的灵魂,改制后我社“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宗旨不变,学术类图书的学术品位和品质不变。在我们已经制定的“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中,有“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100部)、《中国学术思想史》(20卷)、《全清词》、《全清戏曲》、《南雍学术经典》、“莫里斯·布朗肖作品”系列、《中华图像文化史》、“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丛书、《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中、英、日对照本)》等15个重点项目,都体现了南京大学最优质的学术资源,是高品位的学术图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