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意图和语言——论赫施对作者意图的语言学诠释


    摘要:美国学者赫施坚持将作者意图视为解释的必要前提与根本依据,而维系其意图论主张的最主要支柱则在于语言学层面的诠释、开掘与建构。首先,通过对"语义自律论"和"本体论语言观"的诊断,赫施表明了意图较之于语言的优越地位,并由此展现了对"语言学转向"这一重大文化事件的批判性反思。在此基础上,依托"言说主体"命题的提出,赫施强调,意图不可能完全摆脱语言而独立存在,它必须通过公共性语言的作用而得以具体化和彰显。赫施的理论不仅深化了自己有关作者意图的既有论说,更有效地推动了当代学术界围绕意图和语言关系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赫施; 作者意图; 语言学转向; 言说主体; 作者建构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JZD019];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E.D.赫施‘作者意图’理论研究”的资助
    作者:庞弘,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点击阅读全文】意图和语言——论赫施对作者意图的语言学诠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