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名家与书 >

宗璞的立言文学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孤独的旗帜。近30年来,她在病中笔耕不辍的四卷本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它所描述的时代立言。我在已经出版的前三卷中读出它的立言文学不朽品质,这种品质是中国文心的薪火相传。
    尽管《野葫芦引》前三卷是明确地设置在“明伦大学”八年抗战中的历史脉络中,以“南渡”、“东藏”和“西征”为叙事结构,谱写了一代中国学人的抗战史诗;在对这三卷的细读中,可以看到,《南渡记》的着眼点在于写“事”——战事爆发,明伦大学师生南渡流亡,《东藏记》着眼点在于写“心”——国难中一代学人的悠悠护国之心,《西征记》的着眼点在于写“言”——为一代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青春学子立言。在《西征记》结尾的《西尾》词写道:“驱敌寇半壁江山囫囵挑,扫狼烟满地萧索春回照,泱泱大国升地表。谁来把福留哭,欢留悼?把澹台玮的英灵吊?”宗璞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西尾》这几句词,正是我希望表现的一种整体精神。”
    《西征记》把叙事背景展开在抗战末期的远征军与滇地边民携手反击日寇的悲壮画卷上。宗璞先生以汉赋的手法,从军到民、从我到敌,多方位多层次铺陈着这场战争的残酷、悲壮,在此底色上,她又以《诗经》一咏三叹的“兴”的手法将英勇献身的学子们的心声咏叹出来。在这部仅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宗璞先生以非常洗练的笔法描写了20余个性格鲜明、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生死言行共同构成了这幅感人至深的抗战画卷。然而,在这幅画卷上,互为复调、和歌饮泣的就是书中男女主人公澹台玮和孟灵己(嵋)的心声。无论从小说的叙事结构,还是从作者的情感立意,澹台玮的牺牲,都是高潮。然而,作者不曾援用一般“史诗”笔法,尽情渲染,而是使用节制而凝重、概括而醇厚的笔法,在死者与生者之间,虚实结合,阴阳呼应,为一代青春学子至纯至真的心声立言。“我们的玮玮死了”,没有用“牺牲”和“英雄”等当代中国文化的熟语来渲染;然而,这更个体化也更人性化的表达,使澹台玮的牺牲具有深刻而普遍的精神震撼力。
    有人在《野葫芦引》中以“索引”的方式指认书中人物“影射”某某历史人物,这种做法表明并没有认识到宗璞先生从“为历史人物立传”到“为时代心声立言”的美学升华。
    《西征记》结尾写道:“怎的时干戈又起硝烟罩,枉做了一母同胞。”我想,第四卷《北归记》着眼点将是写同胞内战的恩仇悲欢。不知此猜想对否?(肖鹰)
    《南渡记(野葫芦引第一卷)》:宗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