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媒介的兴起,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对文学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也因此成了当前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时代的文学研究,要想建构起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关注和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数字媒介在文学生产中的作用问题。
    

    文学的存在和传播,是在一定的媒介环境中进行的。迄今为止,人类经历过的口语、文字印刷、广播影视等诸多媒介形式,不仅影响了文学的语言、体裁和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文学意蕴的生成方式和文学价值的判断标准之中。
    文学和媒介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手机等数字媒介的兴起,为文学创作和“发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大量作者藉此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无数读者也在其间搜寻着符合自己品味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得本已在“图像时代”不断退守的文学有了又一次全面崛起的机遇,成就了当代文学的一个奇迹。
    数字媒介语境中,文学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对于数字媒介是如何作用于文学生产、网络文学是否存在、文学转型是否发生这样一些根本问题,研究者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数字媒介已经全方位渗入文学生产过程,并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学的发生和传统文学的转型;有人则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数字媒介发挥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同时存于与当下的学术界。
    现在看来,“媒介与文学”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关系到整个理论体系建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许多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延伸和展开的。以最为典型的网络文学研究为例,要想完成关于网络文学的学理建构,首先必须深入解析网络媒介到底对文学生产带来了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学形态的变化。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介”,在它身上融合了之前几乎所有媒介的功能与特性,是一个典型的“多媒体”。因此,考察当下的文学生产,必须具备一种“整体媒介观”,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媒介与文学”的关系,而不是将网络当作横空出世的媒介“特例”。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审视出现的种种问题。
    其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界线问题。
    

    网络文学的出现,被视为数字时代文学场中最为重大的事件。网络文学这一名词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传统文学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在许多人眼中,网络文学“天生”就是作为传统文学的“逆反者”而存在的。
    对于这种提法,创作者、学术界也有着很大的争议。在许多“网络写手”看来,网络文学的写作手法、传播过程以及存在形态都与传统文学有着“天壤之别”,二者应该属于不同的文学类型。在实际文学创作中,“网络写手”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违反”着传统文学的一些基本创作方法,以突显网络文学的存在。
    另一部分人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光明日报》发表陈佳冉的文章《文学创作何必分“传统”和“网络”》,作者认为:“互不承认的评价标准导致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分歧。其实,追求点击率和媒体关注,与回归文学本质、讲求文辞的优美以及思考的深邃并无冲突,我们也无需将它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改变过分夸大、妖魔化。”
    尽管网络文学一直强调自己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但二者的日渐靠拢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6月15日,《文艺报》和盛大文学共同主办“起点四作家作品研讨会”,诸多网络作家成为讨论的焦点;6月25日,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与中文在线“17K文学网”主办“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网络读者推荐作品约1700部,参与投票海选的读者更是高达50万人;7月15日至24日,鲁迅文学院首开网络写作培训班,力图引导网络作家的文学实践之路。近年来,更是有网络写手成功加入作家协会,实现了身份上的“融合”。
    基于以上现实,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界线。前提在于,不应简单地将网络文学视为传统文学的“叛逆者”,而应重点考察二者在文学生产模式上的继承与发展。毕竟,传统文学才是网络文学的“根”,不能硬生生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其三,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问题。
    

    数字时代,人类的表意形式空前丰富。除了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的文学之外,还有以图像方式存在的绘画、摄影艺术,声音、文字、图像的“综合”——影视艺术,以及建立在“虚拟技术”基础上的“数码艺术”。以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文学,只是这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种或者几种艺术形式同时存在成为了可能。对于身处“多媒体”环境中的文学来说,如何处理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并非数字时代所特有。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就可以看作是“多媒体”的早期形式;而文学初兴之时的诗、舞、乐“三位一体”,更是不逊于现代“多媒体”的展示形式。所不同的是,网络环境下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方式来表达意义。
    数字时代的文学,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表意优势。数字空间中,影像、声音等成为了使用频率更高的手段,数码动画、数字电影以及在线游戏等等,正在一步步侵蚀着文学艺术的“领地”。与这些相伴相生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文学研究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其实,不管是文学还是摄影、绘画和影视,其根本都在于服务人类意义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选择他认为最合适的表意手段;数字时代,人们之所以多选择图像,就与数字技术下图像生成的便利性不无关系。当前文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深入解析人类做出这种选择的根本原因,以进一步探寻数字语境中文学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宝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