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沈大力:巴尔扎克《人间戏剧》的美学向度


    1999年,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时任法国驻华大使彼埃尔·毛磊约见我,希望能在北京为法国文豪举办一个大型纪念会。为此,我们特邀了法国“巴尔扎克博物馆” 馆长伊夫·卡涅和诗人让-克洛德·雷维等访华,盛况空前。彼时,毛磊大使情不自禁地赞叹:“像今天这样的时日,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纪念大会期间,伊夫·卡涅馆长关注中国对巴尔扎克《人间戏剧》的研究,听说中年学者彭冬林撰写有关巴尔扎克作品象征美学向度的博士论文,希望这部学术著作能早日问世。这之后,我在巴黎陪彭冬林来到“巴尔扎克之家”拜访伊夫·卡涅,彭冬林向主人详谈了他拟定的博士论文主导思路,得到对方赞许。当天,加涅馆长亲自领我们浏览馆内几个展厅,尤其是巴尔扎克当年用的那把精美咖啡壶和漂亮手杖,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他还专门派人领彭冬林到“巴尔扎克之家”里的藏书馆查询和复印资料,帮助中国学者完成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这一项研究工作。
    会见中,伊夫·卡涅馆长特别提醒,他在访华期间获悉,巴尔扎克全集的总题目在中国被译成“人间喜剧”,感到非常惊讶。离开北京时,他要求召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几位教授,当众明确表示:“这是一个莫大错误,不能以‘翻译艺术’为借口”。回到巴黎,他又将此事告知巴尔扎克文学会女会长阿莱特·米雪尔。后者也十分诧异,专门发表了一项书面声明。她宣称:“中文‘人间喜剧’的译法绝对是错误的,歪曲了巴尔扎克作品的整个精神面貌,应予以纠正。” (责任编辑:admin)